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克难攻坚,举全市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逐月调度经济运行,开展“双四”专项行动,开展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致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年来,我市在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园区改革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预计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900亿元、增长8%以上,财政收入308.1亿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亿元、增长1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800亿元、增长11.5%。
招商引资掌握发展主动
2018年11月份,全市5000万元以上新签约待实施的项目共计56个,投资总额112.6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6个,投资额101.735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投资额52.85亿元,新签约项目主要围绕首位产业展开。2018年前11个月,全市5000万元以上新签约项目346个,总投资额872.78亿元。
预计2018年全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资金680.5亿元;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68个,投资总额1063.7亿元。其中,首位产业201个,投资总额574.398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投资总额376.54亿元;10亿元首位产业项目12个,投资总额176.23亿元。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工作无疑要被摆在突出位置。2018年,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事,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等六个文件,顶层设计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营造“大招商”格局、强化“大统筹”举措、突出“全覆盖”考核。
除上级文件规定不承担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外,所有领导干部和所有部门都要直接参与招商引资。市级领导每月率队外出招商不少于2次或不少于5天,县(市)区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每月外出招商不少于5天,分管领导每月外出招商不少于10天……这一切构筑了“市级领导领衔招商、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主攻招商、专业人员驻点招商、企业以商招商、全社会安商亲商”的大招商格局。
市级领导、县(市)区和市直部门领导每月报送招商信息,建立招商人员视频签到系统;创建并运行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平台,统筹推进项目信息;整合市直部门及宜城板块各区力量,实行捆绑招商,形成合力;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统筹利用全市资源,促进重大项目跨区域落户。我市还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大幅提高招商引资绩效考核权重,加大对业绩突出的单位奖励力度,支持鼓励各地出台项目引进第一引荐人奖励政策。考核激励覆盖所有参与招商的单位和个人,让真招商的单位和个人得实惠、有干劲。
市委、市政府号令一出,全市上下齐动。38名市级领导领衔外出开展“点穴式”招商,129名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119名分管负责人主攻招商,127个驻外招商小组、383名驻外招商人员专业招商,市内骨干企业以商引商,全市招商队伍、招商人员活跃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当前,全市招商引资形势,可谓‘领导带头、全员出动、声势空前、力度空前、氛围浓厚’。”2018年12月29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君毅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从统计数据看,全市招商工作扭转了近年来的被动局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2018年前11个月,全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99.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6.8%;开工项目235个,完成年度计划的95.1%;竣工项目169个,完成年度计划的100%;在项目建设的有力支撑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4%,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需要重大项目支撑。经济发展项目化推进,这是共识。2018年,市委、市政府把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安庆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主抓手,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提升经济硬实力、发展支撑力、项目带动力,使得全市优势产业和首位产业不断培育壮大。
江汽新能源汽车、曙光化工园、合安九高铁、G206桐城至安庆和S332安庆至望江一级公路、下浒山水库、安庆机场改扩建等一批事关全局、意义重大的重大项目相继实施;安庆石化转型发展、桐城抽水蓄能电站、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全市综合交通重大工程建设全面提速……
我市成立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开展“双四”专项行动。实行“1+3”工作模式,即市里成立专项行动指挥部,实行专题调度制度,协调解决各类困难问题;设立督导、督核、督察3类工作组,深入基层形成发现问题、督促落实、解决问题,形成闭环。2018年,市县两级1300多名干部共走访企业2200余家、调度项目770个、解决问题1200余件。一批历史遗留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影响长远发展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行“两清单一办法”,即制定任务清单、保障清单、调度与问责办法。建立领导联系推进重点项目制度,实行“领导、部门、县(市)区、项目业主”四方联动,推行“一个重点项目、一位挂钩领导、一套推进班子、一张手续办理时间表、一份个性化施工路径图”,对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调度和服务。在项目服务保障上,我市实行审批流程再造、容缺受理、代理代办服务、“不见面审批”改革、承诺制改革等。在项目考核奖惩上,将项目建设与项目推进责任单位和服务部门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实行奖优惩劣。
市委、市政府还紧盯国家政策导向,研判国家宏观政策动态,深入谋划推进一批事关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项目。2019年,全市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655个,投资估算超过4500亿元。当前正重点推进12个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引领性的百亿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达1500亿元。如,合安九铁路、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安庆石化转型发展、经开区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高铁新站区起步区及枢纽站、高新区山口片综合开发等项目。
园区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2018年12月19日,上海市松江区茸悦路208弄客商云集,2018安庆(上海)园区合作共建对接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此举行。签约仪式上,我市11个县(市)区与上海相关市直部门、区(镇)政府、开发园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25个亿元以上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143.67亿元。其中,首位产业项目占88%,长三角地区项目占76%,工业项目占68%;5亿元以上项目9个,总投资额50.37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3个,总投资额68亿元。
园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力军。2018年,市委、市政府实行优化整合、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聚力园区改革发展,把专业化园区平台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以构建产业新体系为抓手,大力推进各县(市)区首位产业发展,形成以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为主的首位产业体系,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拥有首位产业规上企业331家,完成产值763.96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比增长15.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同比增长20.1%,节能环保产业同比增长26.5%,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21.1%。市经开区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生产的产业链,以及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汽贸产业园等新业态。预计2018年全市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80亿元。
优化整合方面,全市开发园区由原来的16家整合为12家。改革创新方面,在市筑梦新区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市经开区以行政审批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为重点,全面实施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园区的发展活力正在加速释放。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全面推广市经开区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模式,以“简政放权、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进行三大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组织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三大机制创新(考评机制创新、分配机制创新、用人机制创新)。
我市还出台《推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完善园区多层次研发体系。各园区结合首位产业,积极与高校院所合作。2018年前11个月,全市7个产学研合作平台揭牌、新认定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众创空间1家,“筑梦新区”青年创业园、桐城电子商务青年创业园被认定为第四批安徽省青年创业园;安庆高新区成功入选第三批安徽省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园区,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创建工作积极推进。
这也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入园集聚,截至2018年底,市经开区已集聚了全市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近三分之二的发明专利。恒昌机械等4家企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帝伯格茨缸套等3家企业入选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安簧机械等10家企业入选省贯标试点企业,安徽红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入选省认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