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聚焦 >

“党建+”为清河注入活力

  5月初,记者在怀宁县清河乡李柳林中心村看到,干净宽阔的水泥路连接着家家户户,随处可见的绿化清新翠绿,水质清澈的池塘边几位妇女在洗衣,温馨干净的农家小院里,老人们面带笑容在一起唠着家常……

  “我们通过落实乡党政班子抓党建‘一岗双责’责任制,引导全乡25个党(总)支部693名党员树立‘党建+’理念,大力发展蓝莓、茶叶、果园、香菇、艾草等产业,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富民的新路子。”该乡党委书记江林杰说。

  党建+能人带动 产业强起来

  怀宁县清河乡始终坚持产业发展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引领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让“火车头”带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今年以来,一共解决村集体发展难题12个,办实事150多件,新上农业项目10个,发展蓝莓450亩。

  太平村的村干刘海杰在做好份内工作的同时,种植了60多亩的稻虾共养田,带动5户贫困户入股,每年有3000元的纯收入;金桥村的党员汪恭晓流转300亩稻田,日常用工尽量吸纳贫困户,人均年务工收入达到近万元……

  这些都是清河乡“党建+能人带动”催生的共富效应。

  龙池村的老党支部书记陈谋汉去年到龄退休之后,决定带头发展茶叶种植,让荒山“活”起来,让村民富起来。他首先承包了几百亩荒山,开山修路,开发茶园,先后栽种了“舒茶早”、“十福香”、“安吉白茶”等等品种;不仅自己从事茶叶种植,陈谋汉还动员村民发展茶叶种植。如今的龙池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茶田面积达2000多亩,茶叶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

  党建+脱贫攻坚 群众富起来

  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清河乡将基层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深度融合,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贫困户富在产业链上,采取“基地+党员带头人(致富能人)+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了9个专业合作社,社员达到120人,成为激活群众致富“一池春水”。

  龙池党支部以“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发展高山茶叶1000亩,合作社成员实现了年均收入6000多元。该党支部今年还引进成都客商投资3000多万元,种植600亩茶叶,帮助全村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和入股分红。

  龙泉村党支部书记李达胜带领群众种植几百亩艾草,亩产艾叶300~500公斤、艾秆700公斤,每年亩均增收3000多元;同时还将艾叶进行深加工提炼成精油,今年可炼成精油50公斤,每公斤价格达7000元,带动一批贫困户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去年,清河乡84户258人顺利脱贫。

  党建+乡村旅游 环境美起来

  为充分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清河乡通过积极探索“农家乐”——“乡村旅游”——“乡村度假”——“美丽乡村生活”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不仅让群众乘上了生态旅游的“幸福快车”,也让乡村的环境美起来。

  清河乡太平村的四周青山绿水环绕,境内有笔架山、神仙台、娘娘洞等等多个优美的自然景点,适宜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为此,该村整合各级扶贫资金,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2016年以来,村里重点打造1个垂钓中心、两处水果采摘园、两家星级农家乐;通过开发境内青年水库水面资源,投资22.6万元建设停车场、公厕、游客休闲中心等附属设施,投资20万元完善了采摘园附属工程,每天都吸引不少前来观光和采摘的游客。

  记者在一处基地看到,几台大型挖掘机正在翻耕山地,一家公司投资1.8亿元建设的三产融合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一期项目景观苗木和蓝莓种植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二期项目生态农庄建设正在加紧推进。”该公司负责人沈修羽介绍说。

  为了将生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着力培植特色旅游扶贫产业集群,清河乡通过项目扶持、合作开发、社会众筹等形式筹集资金,推进4000亩蓝莓基地建设,做活龙池庵、白云洞等古迹和遗址,深度开发太平村笔架山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青年水库休闲度假中心,建设桃花、梨花、银杏观赏、林果采摘与生态旅游结合的小椅尖500亩果园采摘基地,实现月月有花四季有果;鼓励和引导景点周边村的群众利用地理优势,规范发展农家乐餐饮住宿,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转移就业和二次增收。清河乡还把乡村旅游作为“带一接二连三”的综合性富民产业,推动乡村旅游和精准扶贫相结合,让村民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