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月31日从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我市将深入开展隐患集中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年底实现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确保今年地质防灾“零亡人,少伤人,少损失”。
2018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突发地质灾害22起,相比2017年下降了40.5%,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20万元,直接受灾群众167人。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了地质灾害“零伤亡”目标。
根据今年最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结果,全市目前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03处,威胁人口0.98万人,威胁资产3亿多元,是全省重点防范区。市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市总降水量、梅雨量、暴雨日数均较常年偏多,极端天气事件,呈多发趋势,防灾形势严峻。
我市将全面深入开展地质灾害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要求,重点对城镇、学校、居民点、交通干线、景区景点、重要工程等进行排查巡查,有效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风险。
对汛期内危险性较大的隐患点,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及时消除隐患威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力争全年核销隐患点不少于100处。
在科学做好防灾避险工作方面,各地及相关部门将把5至9月作为地灾防治的重点时段,将地灾易发区、危险区及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交通干线、水利工程设施、工矿建设地、学校、景区景点、城镇等作为重点区域,完善动态监测巡查制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通过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灾害信息实时推送,对隐患点和灾害点的发现、抢险、安置进行实时管控,搭载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升级版”,到2019年底,实现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