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动态 >

古树名木保护留住“绿色记忆” 宜秀区124株古树名木有了“新身份”

  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今年,宜秀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全区124株古树名木树立了带有二维码的保护标牌,市民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查询到每一株古树名木详细资料。该区先后开展了3次古树名木普查,对全区124株古树名木全部实行挂牌保护。

  扫码就能查询古树名木信息

  宜秀区在2008年、2011年、2015年分别开展了三次古树名木普查,每次普查都有新发现,该区古树名木数量由最初的107株上升为目前的124株,以枫香、枫杨、罗汉松、银杏、柿子树、圆柏、桂花等树种为主。

  “现在老百姓爱绿护绿和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提高了,大家会向我们提供线索,这样普查起来更具针对性,也容易发现更多之前被忽视的古树名木。”宜秀区林业局副局长李凯告诉记者。

  据介绍,2015年罗岭镇黄梅村高庄组发现的一株二级古树,就是当地村民章金根想保护好家门口的古树,找到有关部门前来鉴定,最后发现这是一颗朴树,犹如一株天然盆景,树龄在350年以上,按国家古树保护级别属二级。最终这颗朴树纳入古树名木并登记入册,实行挂牌管理。

  “以前的牌子都是挂在树上,经过日晒雨淋,字迹不清晰,有些无法辨别了。此次更换的带有二维码的保护标牌树立在古树旁边,既不伤害古树,而且材质是不锈钢的,能使用30年。”李凯说。

  扫一扫古树名木标牌上的二维码,手机上会立即显示古树名木的编号、等级、拉丁学名、科名、别名、树龄、保护单位或个人、古树名木保护“五不准”等信息,一目了然。有了这些电子信息,能更方便古树名木的管理和保护,也能让村民游客更深切地感受到这些古树的珍贵。

  历史的“活化石”

  树高15米、地围260厘米、冠幅平均12.5米、枝繁叶茂、生长旺盛,四周围起棕色栅栏,8月23日,记者在宜秀区杨桥镇龙山社区白店组见到一株树龄达500年的罗汉松,这是目前宜秀区仅有的两株一级古树之一。

  据龙山社居委党总支书记朱仁才介绍,这株罗汉松是1978年发现的,1984年经北京林业大学陈俊愉教授考证,这株古树树龄超过500年,市绿化委高度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龙山社区当即拆除罗汉松周边大约四五户居民家的围墙,便于罗汉松自然生长。

  “你们现在看到罗汉松周边的样子基本和上世纪80年代差不多,只有栅栏、标牌是后期加的。现在这株罗汉松每年的管理经费是3万元,日常进行白蚁防治、土壤结构的调整及检测、施肥、周边环境整治等。”朱仁才说,这株罗汉松位于著名画家萧谦中故居附近,传说萧谦中曾亲手管理此树。

  每一株古树都见证了城市的风雨岁月,它们是历史的“活化石”。“我住在这里20多年了,这株古树的年纪比我大得多,我们平时很爱护它,不允许任何人砍伐、剥皮、攀折、刻划、取土,危害古树生长的事情一律禁止。社居委也经常过来喷药保护,希望这株古树能长久地生长下去。”居住在罗汉松旁边的68岁居民殷天明表示。

  据介绍,宜秀区古树名木多生长在河边、村头宅地、荒野、农田,少数生长在院内、学校及寺庙,由于大部分村民对古树名木保护意识强,大多古树名木长势良好。近年来宜秀区也出台一系列古树名木保护政策,加大古树名木投入力度,每年对二级古树投入1000元、三级古树投入300元进行管理,与养护责任单位或者个人签订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书,明确养护责任和义务,不断完善古树名木动态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提高保护质量,留住“绿色记忆”。

 

  链接:

  古树标准分级:树龄500年以上的古树为一级;树龄300年以上不满500年的古树为二级;树龄100年以上不满300年的古树为三级。名木按照一级古树保护。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