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快讯 >

17项举措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将形成多元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模式

 记者从市司法局了解到,“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已在全市范围内启动。我市将从实现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保障困难群众获得优质法律援助、促进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等4个方面,通过17项具体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措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活动期间,我市将通过加强乡镇(街道)、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等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为乡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一站式”服务;通过提升服务规范化水平,扩大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覆盖面,提高法律服务网便捷性,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提供精准服务;通过推动法律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因地制宜配备法律服务智能终端,综合发挥基层平台作用,为偏远乡村群众提供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我市将对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无固定收入的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以及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的农民工,免除经济困难审查;对农村高龄、失能、失独、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扶养儿童,留守妇女和重度残疾人,探索免予经济困难状况审查。推行“优先办、重点办、协作办”工作方法,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工作制度,推行“在线办、网上办、掌上办”便民措施;深入实施“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活动、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等,保障困难群众、乡村群众获得优质法律援助。

  此外,我市将通过实施村居法律顾问“五个一”活动、推进乡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开展乡村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6+6党支部结对”“公证进乡村”“司法鉴定机构进农村”和“您有急难愁盼 我来法律援助”百个示范点创建等活动,促进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通过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创新建设乡村法治文化阵地,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到2023年5月,我市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覆盖乡村,智能法律服务得到快速发展,多元化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模式初步形成,乡村群众获得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将更加方便快捷、精准高效。

 

(全媒体记者 杨一 通讯员 范江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