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收入在2016年时还是零,通过开发利用资源、培育经营主体、盘活存量资产,我们探索出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新路。2021年底突破40万元,成为全镇经济强村。”3月14日,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学兵告诉记者。
塔镇村三面环水,是花亭湖内最大的半岛村,受制于花亭湖生态保护红线,该村一度陷入发展困境。近年来,该村发展特色经济、合作经济等,流转闲置土地种植黑木耳、雷竹、油茶,将老村部、老校舍、农副产业加工厂房等对外出租,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加速发展。
在塔镇村黑木耳种植基地,刘学兵介绍,这块占地15亩的基地两年前还是一片荒地,通过土地流转,塔镇村成立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黑木耳,不仅带动周边村民20多人通过务工实现年增收8万多元,每年还为村集体创收10万多元。
流转土地发展特色产业,塔镇村尝到了增收致富的甜头。该村2018年引进经营主体,流转60亩闲置土地发展雷竹,2021年收获了第一批雷竹笋,村集体获得6万元分红。
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一条腿”走路不够稳也快不了。去年8月,塔镇村引进外地客商,计划将坐落在花亭湖边的老村部改造成特色民宿。去年11月,塔镇村老村部改造启动,预计今年底对外营业。村集体每年能从该项目获得保底分红2万元,若民宿有盈利,还将额外分得红利。
今年,塔镇村打算将黑木耳种植基地的规模扩展到30亩左右。另外,计划栽种200亩的油茶、枇杷以及构树,进一步夯实村级产业基础。
(全媒体记者 杨一 通讯员 刘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