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日报3月20日讯 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大力提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前提下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把芜湖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型城市,这是我市既定的战略目标。深圳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探路者,已积累了相当成熟的经验。为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本报特派记者赴深采访,即日起推出《建设创新型城市》专栏,敬请读者关注。
这是两座可能还需要改善和提升的城市,但绝对是两座充满活力和生机、澎湃与激情、创新与憧憬的城市,更是两座拥有明天和希望的城市。这两座城市,一个面朝大海,创新花开;一个濒江控海、创业潮涌;一个已经是闻名世界的中国经济特区,华为等企业气势如虹,高扬起自主创新的旗帜;一个以打造中国创新型城市为己任,奇瑞等民族品牌激荡国际车市的风云,正在使“中国制造”自立于世界之林……这两座城市就是———深圳与芜湖。
搭好创新平台
创新要有导向。要成为创新型城市,政府首先要清除思想观念和实践中的阻碍,为那些敢于创新创业者提供广阔舞台,让他们的奇思妙想有一个得以实现的机会。
为了打造创新型城市,芜湖搞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支柱产业、建设广场步行街、乡镇合并、行政区划调整等等,都是冒着很大风险的。经过多年的培育,全社会已经形成较浓厚的创新氛围。
早在去年9月,芜湖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就提出要大力构建和弘扬“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这对芜湖的发展非常重要。要让一切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思想进一步活跃起来,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浓厚氛围,使芜湖成为安徽奋力崛起的排头兵!这一观点的提出,提升了芜湖打造创新文化的内涵。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市“两会”上,提出了“自主创新”战略的政府工作报告赢得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赞扬和热烈掌声,标志着自主创新在芜湖得到了全面的保障。
在深圳,保障创新创业的机制和体制更趋完善。今年1月4日,以政府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从十个方面确定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路径。
记者一来到深圳,便深切地感受到深圳政府观念创新的勇气。3月9日,全国首部改革创新立法《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已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有望在该市“两会”期间获得通过。以立法的形式引导、促进、保障、规范改革创新,为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在深圳,创新不再是几句口号、几项制度,而成为一个城市生存发展的根基和标尺。
提交审议的《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共7章45条,被深圳人称为改革创新的“保护法”。这个“保护法”分别对改革创新的工作职责、基本程序、公众参与、激励保障、监督考核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条例里允许公务员在改革创新中犯错误及个人或团体有关改革创新的研究成果、意见、建议被采纳或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将给予表彰和奖励,无疑是含金量极高的,将极大地激发公务员乃至广大老百姓创新创业的热情。
编辑点评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创新,需要“破冰”勇气,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营造一种文化氛围。
创新和冒险其实是一对孪生姐妹,芜湖要想成为中国的创新“特区”,必须要长期坚持、强化源头创新,构筑好自主创新体系,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首先要在观念上创新,敢于使用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敢于宽容改革创新中的失败;要强化机制创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相应的保障;尤其让老百姓感受创新创业的实惠,从而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的热情。当创新真正融入每个市民的生活时,芜湖成为中国的创新“特区”也就水到渠成了。(徐春芳、林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