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爱耳日”呼唤用耳卫生

作者:金秀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日期:2007-3-3 9:34:11        今天是第八个“全国爱耳日”,此次爱耳日活动的主题为“城乡联动,共同关注青少年听力健康———珍爱听力,快乐成长”。昨日,记者就青少年听力损伤与耳聋的原因、如何防治等问题采访了市立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陈玉赞。
    据了解,安庆市立医院的耳鼻喉科门诊,每天都要接诊三四十人次,其中75%左右为青少年。而就全国的情况来看,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004万,每年因各种原因,新生聋儿近3万名,听力损伤与耳聋已成为影响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耳朵是人体重要的听力感受器,在人与人之间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对其他的器官来说,耳朵的重要性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陈医师介绍说,除了少数先天性耳聋以外,目前导致耳朵损伤和耳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弯曲等导致的慢性中耳炎;因不恰当的游泳姿势、不合理的擤鼻涕方式等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这两个原因在临床中占到了50%以上。同时,还有因长期、大剂量使用庆大、卡那霉素等抗生素导致的中毒性耳聋;因高热、感染、外伤、噪音等导致的耳朵损伤或耳聋。
    “从近年来的临床情况来看,过多使用耳麦、长期听摇滚已经是青少年耳朵健康的最大杀手。”陈医师介绍说,使用耳机听音乐等,传声器就压在耳朵上,耳朵吸收了全部频率的声波,对听力伤害很大;噪音能引发的感觉神经听力损伤发生在内耳,当高能量声波震荡耳蜗内的液体时,会过度刺激并引起发细胞死亡。而根据英国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长期使用耳麦3年以上的人群,90%以上的人有听力受损的症状。
    “青少年听力下降大多数都可以通过医疗措施来预防和治疗。”陈医师提醒广大青少年,预防耳病的关键在于“听力好的时候注意保护、听力下降的时候尽早进行干预”。包括:避免噪声伤害,尽量少使用耳塞听音乐、英语或接听手机,并避免长时间上网;纠正不良的挖耳习惯;避免游泳性耳炎;耳毒性药物的使用要慎之又慎等。
    陈医师指出:“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声音的敏感性发生改变、长期流鼻涕、张口呼吸、打鼾等症状的时候,要注意了,这些都可能是中耳炎的预兆了。”   怎样保护好耳朵的听力
程继龙
  耳朵是人体五官当中的听觉器官(平衡器官也在耳内)。它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设想一个聋哑人面对无声的世界该是多么痛苦!目前我国大约有5000万聋哑残疾人,因此普及围产期的听力保健知识,做到优生优育,提高国民整体健康素质都是非常必要的。
  要想知道怎样保护好耳朵的听力,首先要了解造成耳聋都有哪些原因,有哪些种耳聋。
  根据耳聋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传导性耳聋
  2、感觉神经性耳聋
  3、混合性耳聋
一、传导性耳聋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声音在传导过程中出现障碍所致的耳聋称为传导性耳聋。常见的疾病有:先天性外、耳畸形,各种类型的中耳炎,耳外伤,耳道耵聍栓塞,耳硬化症等。
二、感觉神经性耳聋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内耳的畸形或病变,致使神经向大脑听觉中枢传导听觉信号产生障碍所致的耳聋。常见的疾病有:先天性内耳畸形、药物中毒性耳聋、病毒感染(腮腺炎等)、爆震性聋、噪声性聋、突发性耳聋、老年聋、听神经瘤等。这其中以药物中毒性耳聋最多见。如链霉素使用不当造成小儿聋哑的很多。
三、混合性耳聋
  其特点是上述两种耳聋的特点都兼而有之,常见的疾病有:患中耳炎多年,未经系统治疗,最后导致混合聋。
  当您了解了耳聋的几种类型和致聋的原因再谈保护耳朵就好理解了。
  1、对初生24小时内的婴儿首先进行听力筛查,对可疑听力障碍的婴儿进行定期跟踪检查,一旦确诊耳聋,可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