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玉堂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日期:2007-9-20 10:01:20
图为残存的防洪墙。 徐勇进 摄
在大观亭小区西侧,有一段数十米长的墙,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它曾经所具备的功能,但是年龄稍大些的市民都知道,这段墙为我市防汛工作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解放前,我市防汛设施基础薄弱,每年汛期城西都成为水乡泽国。解放不久,当时的安庆市人民政府在城西建设了防洪墙。大观亭小区西侧的防洪墙,就是那时建设的。该防洪墙现在看起来不起眼了,但在当时,其规划设计以及所使用的建筑材料都非常先进,是我市最高等级的防洪墙,不仅使城西部分居民摆脱了水患的危害,而且保障了城西的工业生产。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前,该防洪墙还是名副其实的“分水岭”。每年汛期,防洪墙以外都被洪水所侵,这里的居民像候鸟一样,年年过着迁徙的生活。今年46岁的焦先生是在城西长大的,他说,他们小时候,每年汛期都举家搬到学校的教室居住,生活十分不便,有时到了开学的时间,洪水还没有退出家园,家长更是忧心忡忡。说起那段“逃水荒”的历史,焦先生仍然很伤感。
随着我市的建设发展,防汛设施不断完善,城西的居民早已结束了迁徙的生活,但是这段残存的防洪墙,在他们的心中仍然是一座丰碑,因为它同他们一起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见证了我市发展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