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安庆城区菜市场依然蛙声阵阵

作者:张欢欢,杨宏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日期:2007-8-23 16:13:31        有关人士认为:根治还须出台相关法规,明确处理标准      8月6日,本报刊登《城区菜市场  “听取蛙声一片”》一文,报道了市内王府农贸市场、吴越街菜市场、四眼井农贸市场等多家农贸市场大量宰杀、贩卖青蛙的情况,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治措施。如今,其整治效果如何呢?贩卖青蛙的现象是否被杜绝了呢?8月18日和19日,记者再次走访了上述农贸市场,却发现情况仍不容乐观,贩卖青蛙的现象依然处处可见。
     18日早晨6点30分,记者来到四眼井农贸市场。尽管时间很早,但农贸市场内已是熙熙攘攘了。记者转了一圈,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处卖青蛙的摊点,四五只网袋放在地上,这些扎了口的袋子不停地蠕动着,并发出“呱呱”的叫声。蛙贩正麻利地把大小青蛙挑选出来剥皮抽筋。在他“娴熟”的刀法下,几十只青蛙顿时成了一堆白肉。
     在王府农贸市场附近的骑路市场,记者发现这里的贩蛙摊点竟然多达8个,此时正值市民购菜高峰期,在路口的一处摊位前,几大袋青蛙在网袋内蠕动着,一对中年男女正忙得不可开交。男的一直在摆弄着秤砣,女的手脚麻利地宰杀着青蛙,而一旁的买主则泰然自若地等候着。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在这里,贩卖青蛙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
    一位中年妇女一下子就买了两斤青蛙,她告诉记者,这些青蛙是买给儿子吃的,儿子特别喜欢吃这个,又好吃又补身体。记者试着跟她解释保护青蛙的道理,但该妇女却表示:“说归说,做归做,别人能吃我干嘛不吃啊?”
    19日清晨7点,记者又赶到了吴越街菜市场,转了一圈,并没有发现贩卖青蛙的摊点,于是便询问菜市场门口早点摊的老板,老板听说记者要“买”青蛙,就告诉记者,以前吴越街有好多卖青蛙的,后来因为管得紧,都搬到后围墙街去了。记者赶到后围墙街,发现在一百多米狭长的街道上竟摆了三处卖青蛙的摊子。
    捕捉、贩卖青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近几年来,有关部门为了保护青蛙确实费了不少工夫,采取了很多措施,可为什么至今捕蛙、贩蛙的行为依然屡禁不止呢?
     市工商局市场科的石科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根据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捕杀青蛙属于违法行为。 市工商局在打击贩蛙的行为方面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即使在如此强有力的打击之下,贩蛙行为依然屡禁不止,不能根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大部分消费者没有保护青蛙的意识,同时法律上又不能追究食用青蛙者的责任,没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这是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他说,对市场上的青蛙贩子出售青蛙只能进行一般处罚,这类处罚对青蛙贩子来说,有些不痛不痒。事实上,市区内查获的青蛙数以万计,为什么青蛙贩子们还不肯收手呢?其根本还是要提高社会整体保护青蛙的意识。 只要消费者都不吃青蛙了,需求就没有了,需求没有了,供应者当然就不存在了。二是缺乏相应的处罚手段,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目前市场上贩卖的青蛙多属于省级二级保护动物,唯一可以依据的法律只有《野生动物保护法》,而《野生动物保护法》只是从大体上规定了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没有具体涉及青蛙这类省级二级保护动物的保护条例,无法依法查处。对查处的青蛙只能没收,对当事人也只能批评教育。遏制贩蛙行为,关键是有法可依。而目前却是无法可依,因此对于贩卖各类青蛙的行为,应出台一个明确的专项管理规定,并明确处理标准,通过加大打击力度来整治非法贩卖行为。
 

上一篇:市区街头一景
下一篇:清水何堪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