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惠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日期:2007-10-10 9:18:13
近来常听见家门口的老人在一起闲聊时念叨着,“寒露过三朝, 过水要寻桥”、“寒露脚不露”之类的话,指的是寒露这天以后露水更浓,天气由凉转寒。黄金周后,路上的行人个个穿的很严实,到了深秋保健自然很重要,记者上医院向老专家们讨教了一些保健的招。
10月8号上午,记者来到市中医医院,中医专家苏主任马上就明白了记者的来意,打开了话匣子: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此时很多疾病的发生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另外,中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哮喘病复发、肺炎等疾病也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苏主任强调说,据统计,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以上会导致急性发作,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还要科学调理饮食、注意药物防治,改善居室环境,避免烟尘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在这多事之秋的寒露节气中,老年人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也是养生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寒露后饮食也是有讲究的,按照我们中医的说法,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苏主任说,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从医院出来已是中午,记者随意上街转了转,发现一些服装店今天的生意不错,老板介绍说,一方面是因为突然降温了市民们急着添置厚实的衣服,另一方面寒露过后天气一天寒过一天,市民们不必担心气温反差大,可以放心地置办厚衣衫了。一位四十多岁的服装店老板跟记者神侃:“听说这二十四节气是古代的劳动人民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还真是灵的很,古代劳动人民真是伟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