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数字话民生

  核心提示:2007年为确保省定十二项和市定八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完善配套制度,强化督察督办,积极筹措拨付资金,大力推进工程实施,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76424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5631万元。

   省定十二项民生工程

   17.6万人纳入农村低保
  全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全市共有17.6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其中省核定人数172902人,市城区新增2922人,农村低保人数占全市农业人口的3.5%。各地均按照分类施保的原则,确保年人均380元的补助全额兑现。截至2007年11月底,省财政向全市已下拨资金5209.21万元(中央资金2074.83万元,省级资金3134.38万元),市财政给各区配套的90.15万元全部下拨;市辖各县(市)、区实际配套1384.37万元,全市财政实际拨付资金6496.58万元,资金拨付率为97.2%。实际支出6168.19万元,支出进度达92.3%
  
        5326万元“五保户”供养资金发放
  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工作扎实推进。按照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要求和农村五保户应保尽保的原则,我市各县(市)、区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家庭和人数进行了重新审核,建立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依照省确定标准按季度发放资金。
  市财政工作报告中显示,2007年全市“五保户”供养资金发放共达5326万元。记者从市民生办了解到,截至2007年11月底“五保户”供养资金发放的具体情况是,全市经省核定计划发放人数为59435人(市本级2300人,七县一市57135人),其中分散供养55161人,集中供养4274人。省财政向全市下拨资金4971.50万元,其中下拨市本级的115万元,市财政已全部拨付。应由市本级配套的24.15万元,市财政已全部拨付到市辖各区,各区实际配套的56.36万元也已全部拨付。截至2007年11月底,全市财政实际拨付4966.45万元,实际支出农村“五保户”供养资金4948.22万元,补助实物约合资金1622.73万元。
    见习记者 张丽
34万人
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我市缴费标准:未成年人90元(个人缴30元,财政补60元),低保、重残人员家庭个人缴10元,财政补80元,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最低缴费标准每人230元(个人缴170元,财政补60元)。
  市财政工作报告中显示,我市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共达34万人,记者从市民生办了解到,截至2007年11月底全市登记参保共33.4万人(其中学生人数17.9万人),覆盖率达68.39%,已超额完成省确定2007年覆盖率50%的目标任务。个人筹资总额达3040.61万元,市县实际配套数735.15万元,其中市财政配套300万元,县区配套资金435.15万元。从2007年11月中旬起,各地参保居民陆续拿到城镇居民医保卡,截至2007年11月底,实际报销1068人次,实际支出资金413.21万元,参保城镇居民按政策享受医疗报销,目前尚在有序进行之中。
    
    210万元保障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2007年,我市建立常态保障机制,对照标准,做到达到条件一个,审核批准一个,落实待遇一个。市财政工作报告中显示,210万元保障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记者从市民生办了解到截至2007年11月底此项工程的具体情况,省核定我市发放人数942人,我市实有人数1050人。其中市本级符合保障条件的共有108人,按照市区低保标准每人每月205元,全部由市级财政安排;县(市)享受待遇的942人,按照当地低保标准,人均每月发放160-180元,其中省财政补贴50%,县(市)配套50%。所有人员均落实了基本生活保障待遇,并由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银行实行社会化发放。
 
    17329万元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展顺利。2007年,我市七县一市及宜秀区均已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目前已开展试点工作的九个县(市)、区均设立了经办机构,落实了全额事业编制,人员均在6人左右,保证了办公经费、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得以稳步推进。我市新农合参合人数为4167209人,参合率达86.5%。其中,宜秀区、潜山县、岳西县、桐城市的参合率都在90%以上,岳西县达99.09%。
  省财政下拨全市资金1503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8981.60万元,省级资金6050.40万元),市本级实际配套200.75万元,七县一市和宜秀区实际配套2276.36万元。全市财政实际拨付数为17329.06万元,拨付进度为100%。到2007年11月底,共报销16282.69万元,实际报销人数109938人。今年,我市迎江区和大观区也将纳入“新农合”,实现全市“新农合”全覆盖。  
     1304万元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各地均已制订城乡医疗求助实施办法,明确了救助对象、求助病种、救助标准、救助申请及审批程序,并安排了一定的启动资金。截至2007年11月底,省财政下拨资金1263万元,市本级配套拨付100万元,县(市)、区实际配套50.5万元,财政实际拨付1303.8万元,资金拨付率92.3%。我市共救助各类群体175383人,实际支出资金1091.5万元,其中,用于资助困难对象加入新农合支出资金307.94万元,救助人数150302人;用于救助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补助额45.09万元,救助人数5508人;用于救助大病患者支出资金738.47万元,救助人数19573人,有效缓解了城镇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状况。
 
       1802万元启动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和艾滋病病人生活救助机制
  市财政工作报告中显示,1802万元启动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和艾滋病病人生活救助机制。记者从市民生办了解到截至2007年11月底此项工程的具体情况,中央及省财政下拨全市的资金为1635万元,市财政安排100万元,七县一市和迎江区配套66.80万元,全市财政实际拨付资金1316.95万元。全市救治救助人数4309人,支出救治资金762.5万元。救治艾滋病病人16人,结核病病人1272人,血吸虫病病人2704人,其他须救治病人317人,艾滋病病人生活救助3人。

     2992万元积极推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市财政工作报告中显示,2992万元积极推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记者从市民生办了解到,截至2007年11月底,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情况,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2007年,我市规划建设32个乡镇卫生院、83个村卫生室(望江41个,岳西42个)、截至2007年11月底,乡镇卫生院已开工27个,竣工2个;村卫生室已开工36个(其中望江开工4个,岳西开工32个),竣工4个。省财政已下拨资金1699万元,市本级配套100万元,县(市)、区配套281万元,累计拨付资金1756万元,资金拨付率为84.42%
  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我市规划建设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5个),4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25个)。规范化建设项目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竣工3所,在建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竣工9所,在建16所。中央及省级资金已下拨748.60万元,市本级配套100万元,县(市)、区配套63.5万元,累计拨付资金858.20万元,资金拨付率为94.1%。
  
      7568万元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市财政工作报告中,呈现7568万元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记者从市民生办了解到,截至2007年11月底此项工程的实施情况,我市2007年需解决农村27.7万人饮用水安全问题。省财政下拨我市资金6414万元(中央资金4910万元,省级资金1504万元),市本级配套资金145.69万元,市辖区配套计175.92万元,各县(市)配套833万元,全市财政实际拨付数为5694.21万元,资金拨付率为75.23%。目前已完工工程125个,先期解决了104699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在建项目174个,剩余26个项目也于2007年12月份全面开工,预计春节前后完成项目主体工程。
  
     20972万元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从2007年春季开学以来,我市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2359所各类中小学全面实施免除学生学杂费,覆盖率100%,覆盖学生828417人。我市各级财政积极安排落实“两免一补”资金,努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
  市财政工作报告中显示,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达20972万元。记者从市民生办了解到截至2007年11月底,此项工程的具体情况,省财政已下拨全市资金17795.70万元,我市实际配套资金1471.05万元,其中市本级配套307.92万元,各县(市)、区配套1163.13万元。财政实际拨付资金19123.71万元,实际支出17810.98万元。按年人均239元的标准,对全市22080名农村贫困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已补助资金443.83万元。
  城市义务教育经费方面,我市财政实际配套资金1471.66万元,其中市本级拨付698.08万元,市辖区配套616.58万元,桐城市配套资金157万元。另外省财政对桐城市下拨补助资金235万元。上述资金已全额拨付。
 
       28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扎实推进
  根据《安徽省2005年底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规划》,我市需在两年之内完成42.49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改造。其中2007年应完成212469平方米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目标任务。所有危改项目实行以县(市)、区为主“五个统一”的项目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所有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集中支付,同时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对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的有关收费给予优惠和减免。市财政工作报告中显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完成28万平方米。记者从市民生办了解到截至2007年11月底此项工程的具体情况,危改工程已完工学校242所,完工面积149495平方米,在建学校145所,在建面积91455平方米,日前尚有61199平方米的危改项目动工。
  省财政下拨我市的危改资金为4130万元,潜山、太湖、宿松、望江、枞阳、桐城五县一市利用开行贷款额8917万元,市辖区及各县(市)配套资金512.78万元,财政实际拨付资金4444万元,资金拨付率为95.72%。

       803万元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成绩显著
  我市各地计生部门严把村级评议、乡级见面、三级四榜公示关,真正做好计生奖扶对象的资格确认。截至到目前,共确认上报10885人,实际发放对象10885人,其中只生一女人数2200人,子女死亡现无子女人数784人,只生一女死亡无子女人数245人。省财政下拨全市的资金595.20万元,市财政配套65.36万元已拨付到各县(市)区,市辖区各县(市)、区配套143.02万元,全市财政实际拨付803.57万元。各地对照奖扶标准,实行“一卡通”发放,市辖各县(市)、区均已做到100%拨付资金。
 
 
 市定八项民生工程

  1929万元:大力支持就业再就业
  720万元:市区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金
  100万元:廉租房租赁补贴
  100万元:文化进社区下基层
  100万元:平安社区建设
  100万元:补贴资金实现菱湖公园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
  10万元:支持食品药品放心工程
  140万元: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
  2007年,市财政局预算内安排100万作为安庆市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的本金,同时全市有27家单位也向贫困大学生基金捐款40余万元。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高中毕业生考取大学后顺利入学,我市设立了安庆市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我市首批185名优秀贫困大学生分别获得了4000元助学金。

作者:张丽 文章来源:安庆新闻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