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海生,陈丹华 文章来源:安庆新闻网 点击数: 日期:2008-2-27 9:07:11
我市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70多万,一个新的课题不可回避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让“夕阳”更美好
我市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70多万,超过全市总人口的11%。按照国际通行的10%的标准,我市已进入老年化社会。由此,一个如何积极应对老年化的影响和挑战的课题,就不可回避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市人口老年化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上升较快,2005年为11.3%,预计2020年将达到15.3%;二是我市人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化趋势明显;三是“未富先老”,纵观国际上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化社会时,人均gdp在5000———10000美元,而目前我市人均gdp则刚刚超过1000美元;四是由于我市农业大市的特点,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现象将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加剧。
有关人士认为,日益严重的人口老年化对我们方方面面的挑战也越来越凸显:首先是对目前我市尚显脆弱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挑战。我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的,到目前保障的比例仍低于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20%的最低线,没有达到应保尽保,尤其是广大农村的老年人群;其次,是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挑战。这其中一方面是大量独生子女进入婚育期,每个劳动力承担的抚养老人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存在一些家庭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嫌弃老人甚至不愿承担养老的义务;再次是对社会化养老能力提出了挑战,据了解,目前我市能够集中供养老年人的床位数只有老年人口的千分之七,且投资主体单一、投入资金不足、专业管理人才缺乏;最后,由于老年人是一个容易患病、需要加强医疗保健的特殊群体,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剧,对现行的医保制度和现有的医疗设施也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在重视“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的同时,如何在更高的层次上来关注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破解的课题。
据悉,我市对十一五期间的老龄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目标要求,对此,有关人士指出,要让目标变成现实,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下功夫:一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优化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努力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并尽快建立涵盖全市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推进养老的社会化和产业化,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和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和鼓励国家、集体、民营等各种经济成分兴办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尽快完善城乡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将城镇的一些因破产、改制、转让企业及未参加医保的企业的退休职工尽快纳入到医保中来,对广大农村来说由于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尚不足农村人口的四分之一,急需进一步扩面,尤其是目前还没有纳入医保体系的大部分老年人应逐步纳入。同时要加快完善医疗救助制度,防止这部分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四是大力提倡和弘扬全社会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一方面尽可能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对“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和一些高龄、病残、贫困、鳏寡孤独老人还要进行更多一些的生活关照和精神抚慰,使他们也能够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