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我市“空巢老人”最需精神慰藉

作者:汪秀兵 文章来源:安庆新闻网 点击数: 日期:2008-3-30 14:03:07        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占全国人口比重8.2%。按照联合国制定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年型社会,如何与时俱进地做好老年人服务事业,是当前和今后一大社会棘手问题。      3月23日上午,在壕埂街,路边一位闲坐的王大爷向记者诉说,他已年过花甲,自从老伴去世后,一直独居。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平时不大过来陪王大爷聊天。不过,有时也用电话联系。连日来,记者走访了10多个独居老人家庭,感触颇深的是大部分独居老人最缺的就是“精神赡养”。据记者调查,像王大爷这样独守空巢的老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的孤单生活也成为当代社会一种不可回避的现象。
  “空巢老人”就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其中包括无子女的老人和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对空巢家庭的形象概括。
  家住工农街的唐大妈说:“我有两个女儿,她俩大学毕业后,分别在上海找到工作,并相继成家。前年,老伴不幸去世。过去热热闹闹的四口之家,现在就剩我老婆子一个人了。每当看着邻居们家家团团圆圆,孩子们在家热热闹闹的,我的心里总感觉不好受,很想孩子们能回家看看。”
  据市中医院朱德武医生说,“空巢老人”容易患“空巢综合征”,其表现主要有:“空巢老人”的孤独感里又增添了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有空巢感的老人,大多心情抑郁,惆怅孤寂。如今,在一些人的思想中对“孝”道的理解存在种种误区,他们认为只要父母食饱衣暖就行了,没有考虑到父母的精神慰藉,其实老人更希望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作儿女的如果经常问候,与他们唠唠家常,这也许更是他们所需要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市“空巢老人”日渐增多呢?安庆师范学院的有关专家认为,我市“空巢老人”日渐增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两代人存在生活“代沟”。老年人愿意早起早睡,子女却喜欢晚睡晚起;老年人注重节约,舍不得乱花钱,子女却要赶时髦,讲排场。两代人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老人感觉还是分开居住自在。二是有的子女为了自己的前途,或有更好的发展,到外地工作或创业,家里的老人也支持子女,这样也导致“空巢老人”大量存在。专家们建议,“空巢老人”的子女,不管是在安庆还是在外地,都应尽量多地与父母交流,给予他们关爱。
  在市民政局采访时,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建设和谐的社区有利于缓解“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具体地说,可以从完善社区文化、丰富社区活动等方面,给“空巢老人”更多的业余生活选择,通过社交和沟通,减低情感的低落。其次发挥社区的功能,鼓励邻里和亲友之间互帮互助,增强老人对所在社区的归属感,缓解老人的孤独感。老人也可以主动创造条件,减少情感依赖,要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娱乐,积极融入社会,合理地设计好、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