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党委政府为我们出台了这么好的政策,让我们农民再也不怕生病住院了。”10月21日,当宜秀区杨桥镇合作医疗办公室工作人员来到镇里八步村陈冲组村民左孝美家中,将其母亲金年南因病住院所花费用的报销款27000多元钱送来时,左孝美满怀感激地说道。
今年6月25日,金年南因意外摔成重伤,到宜城医院经诊断为创伤性脑损伤。因为病情严重,金年南后又转院到合肥市安医大附属医院。8月4日,因为病情有所好转同时也由于家中经济再也无力支撑,金年南出院回家休养。一个多月高达近8万元的费用不仅花光了左孝美一家所有的积蓄,还让他们背负了不少外债。
作为一个农业大市,一直以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不仅严重制约和影响着我市广大农民的生活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更让一些农民“谈病变色”、“有病不治”。2005年,左孝美的父亲左与祥患了脑血栓,由于家里经济困难,左与祥坚决反对住院治疗,而是自己找了家私人诊所看病,回来后在家里按照医嘱买点药吃吃进行保守治疗。“那时候,我们包括周边的邻居们,只要家里有一人生了大病,全家人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谈起那时候的情况,左孝美感慨道,“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害怕生病、不敢看病恐怕是当时包括我们一家在内的绝大多数农民对生病的共同感受吧。”
为了增强我市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2004年,我市建立了以大病医疗统筹为主的,由个人、集体、政府多方出资的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作制度,在桐城市、岳西县和望江县进行试点。截至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在我市的11个县(市、区)全面推行,参合农民达到454.9万人,平均参合率达到90.44%。各县(市、区)均设立了经办机构,配备了全额事业编制,落实了办公经费,并列入了财政预算;办公场所及基本设备也均得到了落实。
“现在不一样了,自从参加了新农合,面对大病重病,我们的负担轻了、压力小了、底气也足了。”扬了扬手中的报销款,左孝美转向尚未痊愈的母亲道:“过段时间,我再带您到大医院继续进行治疗。您放心,现在有了党委政府在后面支持,就算是借钱,我们也不怕了,这次您的病,一定会被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