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我市大力加强烟花爆竹整治力度

眼下又到了烟花炮竹生产、销售的旺季,烟花爆竹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给人们增添喜庆气氛的同时,也因其易燃易爆,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烟花爆竹的生产、销售以及燃放的安全问题向来为人们所关注。
  今年以来,发生在桐城等地的烟花爆竹伤人死人事故,给人们再次敲响安全警钟。12月2日,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陶方启在安庆分会场就当前全市安全工作提出要求。今年以来,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较好,但在一些地区、行业和领域也存在安全生产工作措施不落实、对非法生产经营活动打击不力等问题,隐患不少,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保持清醒认识,决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要认真查找工作中的安全薄弱环节,着力解决安全生产方面的突出问题。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我市烟花爆竹合法生产企业数量居全省第3位。今年6月,国务院安全督察组在督察我市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时指出,我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大多存在“规模小、水平低、管理差”等问题,并要求我市整顿关闭一批,改造提升一批,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10月15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安庆市开展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专项整治工作方案》。10月17日,市政府召开全市烟花爆竹安全整治工作会议。
  自此,我市各地采取拉网式、地毯式排查方式,严防烟花爆竹产区向非法烟花爆竹产区转移,并加强对邻县结合部区域的监控,特别是对有非法生产传统的桐城市孔城镇、青草镇,枞阳县项铺镇、金社乡、岳西县中关乡、太湖县新仓镇等 13个重点乡镇,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针对城区范围非法销售现象和龙眠山路圣埠段开发区天宝商城已形成经营烟花爆竹一条街,潜在安全隐患极大问题,也作为重点进行整治。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安庆市烟花爆竹零售经营管理规定》规范烟花爆竹零售经营单位安全条件和经营行为。
  11月27日至28日,太湖县新仓镇花园村来了一批执法人员,他们正在挨家挨户进行着检查,这是该县政府组织的联合执法队,集中力量对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重点乡镇进行专项整治行动。据介绍,这次整治查获非法生产户22户,现场销毁各类药物300公斤、机械设备(制引机、结鞭机、插引机、制筒机)59台、半成品鞭炮15000多饼、引线砣4200个、引线晾晒设备7套。没收各类原材料4800公斤、成品引线165公斤、烟花18箱、爆竹4500万响,并对12户非法生产业主进行了治安拘留处罚。
  烟花爆竹在岳西县中关乡已有140多年的生产历史,生产高峰期,全乡家庭作坊式生产高达2000户约6000余人,是全市的安全生产重点监管乡镇。日前岳西县着手对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对非法烟花爆竹生产小作坊进行取缔,中关乡还组织投资200多万元组建年产值1000万元的规模股份制企业,将从事非法生产的人员集中到厂区内规范合法生产,这样既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又从源头上杜绝非法生产现象的产生。
  12月3日,记者来到我市烟花爆竹生产大县怀宁县,在马庙镇的一家生产企业里记者看到,方园近百亩的山岗上散布着几十栋厂房,错落有致。“这里正在按照要求进行整顿提升,所有设施建设都是按国家标准来进行的。企业投入改造资金400余万元。”县安监局副局长郝结来向记者介绍,怀宁县政府按照“工厂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管理安全化,产品多样和高档化”的要求,对6家合法生产企业进行整顿提升,并对3家规模小、基础差、安全状况令人担忧的企业实施了关闭,县政府从财政拿出60余万元对3家企业实施了补助,改造提升的企业真正是旧貌换新颜。
  12月4日,记者来到宜秀区采访,区安监局王自来局长介绍说,宜秀区靠近城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由于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经营市场统一标识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三无”产品市场流通较多。针对这一现状,宜秀区采取积极措施,创造条件,统一标识,严控“三无”。同时利用换证的契机,对300余家经营单位逐个检查,重点对206国道沿线的专营店,严格呈报程序,对不符合条件的经营单位一律不予发证,抬高标准,控制经营点数量。
  枞阳县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出重拳、用重典,严厉打击。从安监、公安、工商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打非”工作队,派驻金社、项铺等重点乡镇,打击非法生产。今年以来,共依法拘留84人(次),销毁成品1769箱,半成品2230万响,销毁爆竹编织机具382套,捣毁非法生产窝点250余处,最大限度从源头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烟花爆竹整治打非在我市各地延续。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打击非法生产、非法经营活动仍是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持之以恒,警钟长鸣。”市安监局局长张强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