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安庆人:潇洒“游”天下

        核心提示:
    生活在安庆的人们,从之初把旅游当作一件“奢侈品”,一种奢望,到一种生活常态,一种休闲方式;从纯粹为好奇而旅游,到现在对旅游的多样化、个性化追求,安庆旅游的每一步发展都见证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步转变,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安庆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事实。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如果你对别人说去北京旅游了一趟,周围人绝对会对你投来羡慕的眼光;而现在如果你再这样说,别人也许只会报以一笑而已。有人说,21世纪将是全球性旅游时代,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旅游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与否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旅游业迅速发展,并逐步向支柱型产业方向迈进。
  张安,市内一家国际旅行社的负责人。她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是中国正式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毕业生,这位曾在安庆二中有着近15年教龄的女士,因为对旅游的特殊偏爱,果断转行投身到了安庆旅游行业当中。她的经历,也亲身见证了我市旅游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取得成绩,更见证了安庆人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
旅行社曾受抵触的年代
  用张安的话说,她的履历相当简单,她也是时代变革的受益者:作为中国恢复高考后面向应届高中毕生招考的首届正式大学生,她于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之后到安庆二中任教英语近15年,1996年“跳槽”到安庆旅游局工作,政企分开之后,她“稀里糊涂”地成为一家旅行社老总。
  张安所在的国际旅行社曾经是政府对外接待的事业单位。1996年,张安到市旅游局市场开发处(目前名为市场开发科)工作,主要工作包括市场接待、旅游宣传,树立对外窗口形象等内容。那时市旅游局和安庆外事办合署办公,1996年,市旅游局开始独立出来正式成局。
  “当时市里有为数不多的几家旅行社,基本上都属事业单位。”张安回忆说。因为工作中包含旅游接待和宣传等内容,张安经常出去跑市场。“那时旅游市场环境很差,大多数单位和个人根本没有通过旅行社出游的概念,我们上门宣传每每都吃‘闭门羹’。”张安说:“‘我把钱交给你怎么可能放心呢?’当时绝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想法。”
  安庆旅游业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在1997年后开始出现拐点。上世纪90年代末,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并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安庆旅游发展步伐加快。借着争创优秀旅游城市这股“东风”,出于打造安庆旅游形象和知名度的目的,张安开始随旅游局领导频频前往上海、江浙、湖北、江西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开拓旅游市场。也就是从这时起,许多外地人开始认识并喜欢上了安庆这个“小家碧玉”型的城市,每逢节假日,专列、专船开始频频驶入安庆潜山等地。
  随着安庆旅游的逐渐发展,安庆人的观念也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改变。由于跟旅行社旅游省钱、省心,通过旅行社出游这一方式逐渐被广泛接受,单位组织出游时开始主动和旅行社进行接触。
出门旅游曾经很“受罪”
  旅游出行离不开交通,在张安眼里,在上世纪90年代,安庆旅游交通相当滞后。“当时最头疼的是外地人来安庆时没有旅游专车,我们只好从石化、华茂、安庆民航、安庆铜矿那里借班车,一到大型旅游活动时,你去看吧,20多辆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破破烂烂的车子一路行驶。”张安笑着说。客人早期到潜山旅游时,走的是普通国道,上山路也不好走,行途中一路颠簸。
  黄梅戏作为安庆独有的宝贵文化资源,一直以来备受外地游客青睐,但由于上世纪90年代旅游接待设施不健全,一遇到大批游客来宜时,本市接待单位只好找一些大型办公场地来安排客人听戏。不过当时虽然没有像样的酒店、餐厅等接待设施,但安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俗还是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
  随着安庆旅游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庆人开始走出去旅游,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但由于交通的不便,人们在上世纪90年代末出游还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那时安庆到上海的火车还没有开通,人们去上海一般要坐船,一路需要30多个小时,而现在乘车则仅需要6个小时左右。”张安说。
  “以前游客一般到外地旅游时,往往要自带食品,旅行社偶尔提供一顿饭已经很不错了,住的更不用说,一般是4至8人一件的普通房间。”张安告诉记者,“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就完全转变了。”
  自2001年我市荣获安徽省首批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后,安庆的知名度也得到迅速提升。随着旅游业的兴盛,我市相关旅游方面的配套设施服务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旅游交通迅速发展,各种星级酒店、特色餐馆、黄梅戏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各景区开始发力宣传,我市旅游展现出勃勃生机。
出游的脚步越走越远
  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庆人出游的脚步也越走越远。
  “我们从1998年开始做出境游,那时一年只能接待几个游客,而现在选择出境游的人越来越多。”张安说,“现在出境游可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很多,如新马泰游、东南亚游、韩国游、欧洲游、港澳游等等,越来越多的安庆人选择境外观光旅游,现在每年接待出境游游客有1000多人。”
旅游需求走向个性化
  纵观安庆近年来的旅游发展,给张安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安庆人旅游观念的转变。回忆以往从业经历,给张安印象特别深的是她所接待的第一个散客。
  2000年前后的一天,一位在建委工作的女孩找到张安,表示想一个人去广西桂林游玩。“当时我很吃惊,因为这女孩子胆子太大了,那时的交通和通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万一女孩在路上出点事后果不堪设想。”张安说,“一个人出去我不放心,”她劝那女孩。但该女孩反而鼓励张安:“没事,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们只要做好衔接就行了。”张安见女孩态度坚定,便同意了,随后下了一番大力气着手开展衔接工作,结果这一趟下来,女孩玩得非常开心!这件事情也坚定了张安要做而且要做好散客游的信心和决心。事实证明,在旅游日益发展的今天,散客游已经渐成一种不可或缺的旅游方式。
  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安庆旅游已经今非昔比,而安庆人的旅游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旅行社经营,“揽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只要客人来,就统统一道拉走。而现在,旅游需求已经从单一化走向了多样化和个性化,团队游、家庭游、自助自驾游等各种旅游方式层出不穷。就旅游市场人群划分来说,也已有老年、儿童、情侣等多种人群细分。
  “现在我们会在不同时间段推出不同的旅游线路,即使在一条旅游线路上也会根据旅游者的不同需求有各种处理方式,如纯玩型、休闲型、购物型、普通型、特色型等类别,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张安说。
  虽然在安庆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旅游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张安还是很看好旅游市场,因为旅游正在逐渐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需要,一种生活习惯。
  “安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独一无二的黄梅戏文化,我对安庆旅游的发展很有信心。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安庆旅游将会越来越好。”在采访行将结束时,张安这样告诉记者。另外,她还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投资和支持力度,同时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给旅游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从而促进安庆旅游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关链接
安庆旅游发展简要回顾
□ 安庆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1982年,天柱山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开端之一,该山后又被列入国家首批4a级景区。
□ 1999年,我市积极申报并着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2001年,安庆荣获这一殊荣,同时荣获安徽省首批“园林城市”称号。
□ 2005年,我市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2006年,我市成为“国家园林城市”,至此,我市已经拥有三张国字号“名片”。
□ 1992年至2006年,我市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为发扬光大黄梅戏艺术、展示我市旅游形象搭建了良好平台。
□ 近年来,我市提出把安庆旅游打造成支柱产业,并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打造旅游文化休闲基地,建设旅游经济大市”、实现“百亿旅游”的战略目标。
□ 我市旅游经济经过不断发展,目前已经拥有国家a级景区18个,旅游星级饭店42家,旅行社76家,购物、娱乐等旅游定点接待单位50余家,省级旅游定点生产企业27家。乡村旅游示范点100多家,各类旅游接待专业户近千家。另外,我市一大批旅游重点项目目前也在稳步推进之中。改革开放30年,我市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0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0多亿元。  闫树泉
记者手记
  在旅游已经进入大众化消费的今天,旅游业是一个极具发展活力的朝阳产业。我市拥有异常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发展潜力巨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8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皖西南旅游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安庆旅游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我市旅游已从单一的观光型发展到现在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务、节庆活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在时代变迁中,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安庆观光,越来越多的安庆人走出去旅游,这“一进一出”的过程中,彰显出安庆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旅游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和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旅游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不过有压力才会用动力,有担当才会有发展,正如张安在受访时所说的那样,安庆的旅游将会越来越好,而安庆人的生活品质也将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而节节提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