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市区街头和小区内不时传来震耳的鞭炮声,有的甚至是在清晨和深夜燃放。如今,春节临近,鞭炮声将会愈演愈烈。”12月22日,市民胡先生向本报反映,我市有明确的“限放”规定,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更需要市民文明燃放。
“限放令”失效了?
记者近日从市公安部门了解到,2006年我市对燃放烟花爆竹实行“限放令”,同时原《安庆市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暂行规定》废止。也就是说,2006年,我市将“禁放”修改为“限放”。据悉,“限放”有规定的时间和区域,除除夕至正月初一允许全天燃放烟花爆竹以外,其他时间及深夜是绝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2006年1月11日,国务院出台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校、敬老院等地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现在春节越来越近,结婚的人也多了起来,商店的活动就更多了,鞭炮声也会越来越响,这必然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学习。特别是深夜,夜阑人静的时刻,很多人都熟睡了,突然鞭炮巨响,婴儿也会被‘炸’哭,高血压的老人被吵醒后再也难以入眠。”家住蔡山路的唐先生说,政府虽有“限放令”,但从目前现状来看,似乎已经失效了。
在随后的采访中,受访市民中大部分认为:“禁”改“限”后,市民随意燃放烟花鞭炮的现象越来越多。
对文明燃放的期待
市民汪先生说:“‘禁’改‘限’是政府倾听民意、尊重民俗的开明决策。但我市许多市民不文明无节制的燃放烟花鞭炮,给这一开明决策抹了黑。一些市民燃放超大、超响的烟花爆竹,鞭炮声震耳欲聋;受重度噪音影响,许多老年人晚上久久难以入睡;地面上、草坪上都是烟花纸屑,一片狼藉。在一些人眼里,‘禁’改‘限’几乎变成了完全放任,不文明不节制的燃放。”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的更多的不是对“禁”改“限”的抱怨,而是对文明燃放的呼吁,对公众自觉的期待。
“‘禁’改‘限’,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政府对公众的信任,相信公众在鞭炮燃放问题上能自觉自律、文明节制。在堵与疏、‘禁’与‘限’的问题上,能否做到文明燃放,关键还要看市民,不可能让许多警察和环保人员全天候地到社区去监控和巡视。”家住红旗小区的朱先生说。
公安将联手环保
管制夜间燃放鞭炮
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夜间燃放鞭炮具有突发性,且属于一次性,大多鞭炮瞬间就燃放完了,造成执法人员到现场处置时证据无法固定。特别是在取证上,对于家庭、娱乐场所等产生的噪声应当进行噪声分贝检测,这样,他们才能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8条规定,对违反关于社会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为此,他们将与环保部门协商,建立联动机制,共同管制市民夜间燃放鞭炮的行为。
另外,这位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依法管制夜间燃放鞭炮行为的力量是有限的,重要的是依靠市民自觉,文明且有节制的燃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