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安庆实施生态建设打造青山绿水

  “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这已成为安庆人的共识。近些年,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建设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强化制度建设,在保护好发挥好生态优势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正在努力践行一条生态文明之路。
   实施长江水生生物保护项目
  秋风送爽日,菊黄蟹肥时。我市白荡湖、武昌湖等湖泊,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大力发展湖泊生态河蟹养殖,河蟹品质及产量每年递增。
  我市沿江湖群是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水生生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示范项目”在全省唯一示范区。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渔业部门通过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试验、示范和培训活动,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摸索出了以人工种植水草、投放螺蛳和控制鱼蟹放养密度为核心的湖泊生态鱼蟹养殖模式,并在全市近百万亩的湖泊中推广应用,既有效解决了鱼蟹养殖过程中容易引起的湖泊生态破坏严重、资源消耗大的突出矛盾,改善了水体生态环境,又提高了鱼蟹养殖规格、品质和经济效益。此举得到了农业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渔业协会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安庆模式”。
    一年节约标煤20万吨
  打开沼气灶,蓝蓝的火苗直窜,一锅水一会儿就烧开了。潜山县源潭镇农民储良松高兴地对记者说,“用沼气,一年能省六七百元液化气钱呢!”
  我市通过努力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开发利用农村沼气,提高太阳能利用率,使全市农村每年节约相当于2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不仅缓解了农村能源压力,减少了乱砍滥伐,而且显著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目前,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已发展到9.18万户,每年可处理污染物14万吨,保护41万亩林木,年产沼气3086万立方米,使32万农民受益,直接为农民增收约1.1亿元。全市共有160多座企业沼气工程,70多座农村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每年可处理污水9万吨。
  到2010年,我市将力争建设“猪———沼———作物”能源生态模式为主的户用沼气池17万口,使沼气池在适宜农户中的普及率由现在10%提高到18%。
   开发生物质能源成为亮点
    大唐安庆生物质能2×15mw发电工程,是我省和大唐集团公司第一个生物质能发电项目。该工程两台发电机组相继投产,每年可发电1.95亿kwh,全年可增加农民收入约6000万元,每年可减少棉秸秆等生物质浪费约22万吨,可节约标煤10万吨左右,可减排二氧化碳8万吨,对利用可再生资源、保护地方环境、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桐城市也成功引进了武汉凯迪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据悉,这个项目建成后可利用该市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稻壳、秸杆等“绿色能源”作为原料发电,同时可向周边地区集中供热制冷,其燃烧后的灰渣可作为生产有机肥料的原料。
  大米加工后的残留物———稻壳,过去曾被农民当作柴烧,如今在枞阳县骨干企业安徽蓝兰巾被有限公司里却成了“宝贝”。夏秋时节,公司进村入户收购稻壳,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将昔日被老百姓废弃的稻壳替代燃煤,成为工业企业的新能源,既降低了燃料成本,又节约了煤炭资源,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生态养猪正呈燎原之势
  长期以来,人们把养猪和环境保护看成是一对“天敌”。然而,在桐城市“农帮畜牧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小区,这对矛盾形成的“生态链”却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秸秆喂牲畜,粪便变沼气,沼液还田施肥、作饲料添加剂;猪粪高温发酵后肥水养鱼,养过鱼的水浇灌农作物,秸秆再用来饲养牲畜……一种对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种养经济”,正在我市呈燎原之势。
  近年来,我市启动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对生猪养殖场进行标准化示范管理,使粪污排放得到有效治理,仔猪成活率提高10%,有效地带动了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少生猪养殖基地将猪粪便收储后卖给周边农户,污水经处理后用来做肥料,种植出的空心菜和大白菜作为猪饲料,闭合的产业链使养殖场基本实现零排放,还大大减少了饲料成本。        
  六潜高速公路岳西段景色怡人。六潜高速是我省穿越大别山腹地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工程高度重视保护沿途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目前,岳西段主体工程已完工。 储青 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