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枞阳农民上网搞“调研”

  人勤春来早,处处涌春潮。枞阳县农村到处一派繁忙,不仅看市场“巧种”、“巧管理”成了农民的新时尚,而且农民上网搞“调研”、土地吃上“营养餐”、种啥养啥有订单等新鲜事也都涌现出来。
农民上网搞“调研”
  3月8日一大早,枞阳县钱桥镇邹姚村农民、苗木种植大户姚艮祥同往常一样,打开电脑,发布苗木盆景供应信息,同时浏览各地农业网站,了解今年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稀有苗木市场行情、市场走势、价格趋向,并同有关客商联系落实订单业务。像姚艮祥一样,冲浪因特网,找信息,觅商机,随时掌握市场动向,唱好了上网、入城觅商机、确定项目再种植“三步曲”的农民,在枞阳农村正越来越多。姚艮祥笑着对笔者说:“如今依靠科学种田,再用‘人山人海’的老办法备耕不行了。”和姚艮祥一样,麒麟镇苗木种植大户丁厚旺,前不久也通过互联网与武汉一客户一次性签订了3000株欧洲大叶红枫、美国红栌等稀有树木销售合同,成交额10万多元。目前,该县近200多个村庄实现了村村通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3%,该县上网做生意的农民越来越多,网络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千里眼”、“顺风耳”。
土地吃上“营养餐”
  眼下,在枞阳农村,到处都能看到农民们开着拖拉机、农用车往农田里送农家肥的场面。枞阳镇长河村蔬菜种植大户何芬告诉笔者:“土地与人一样,吃啥也得讲究营养搭配,你看,我家的2亩蔬菜地,全部按照农技员开出的配方单用上了农家肥,蔬菜不仅无公害,产量高、颜色好,而且还能卖个好价钱。”
  由该县农业科技人员开出“施肥处方”,农民凭“处方”购肥、施肥,这是今年春耕备耕中枞阳县广大农村流行的一种新时尚。
  今年刚开春,枞阳县针对农民偏重施尿素、碳氨等化肥,土地板结严重的情况,及时组织了农科、土肥、植保等农技人员,下到全县22个乡镇,主动为农民提供“测土配肥”服务。农技人员在对土壤进行“巡诊把脉”后,为农民开具“处方”,农民凭“处方”买肥施肥。不少农民都带上自家地里的土壤来化验,让农技员给土地“把把脉”,看看缺啥养分,好对症下药巧施肥料。据统计,该县农技人员已为农民开出“土地进补处方”3000多份,70%以上的耕地吃上了“营养套餐”。
种啥养啥有订单
  “市场告诉我,今年种什么;政府告诉我,咋种挣钱多”。这是眼下流行在枞阳农村的几句实在话。今年春耕时节,该县政府部门积极转变职能,帮助农民预测市场,提供信息,变“婆婆”为“保姆”。一是备信息,告诉农民市场需要什么、什么赚钱。全县各级干部及涉农部门深入市场,认真调研,获取信息,经过充分论证后,把效益好、见效快的优质粮棉、蔬菜、优质食用菌、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作为今年种植的重点产业,在全县各乡镇推广。二是备订单,告诉农民种多少。由农业部门专门组织营销队伍,走南闯北找客户,订合同。目前,仅稀有水稻一项就与县外多家客商签订了产销合同,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三是备科技,告诉农民怎么种。该县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抓住节后天气转暖,油菜管理的关键时期,深入田间地头,积极指导农民合理施肥、喷施农药,以快速补充营养,增强抗病能力,确保今年油菜丰产丰收。同时,各涉农部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该县各乡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4次,举办各类培训班24场次,发放技术资料近10万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