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芝麻油简称麻油,营养价值高,被誉为东方的“油脂国王”和西方的“油料作物皇后”,成为人们餐桌上常用的调味品之一。但是,坐落在安庆市的安徽省皖西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最近的一组统计数字显示,近期他们对来自全国20多家企业生产的、约30个品牌的麻油进行检测,发现产品合格率仅为20%,其中有5个品牌的麻油,麻油含量竟然为零。
“麻油”里不含一滴麻油,这种“麻油”里究竟含有什么?食用后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在“3·15”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权威发布篇】
“芝麻油”不含一滴麻油
今年3月初,安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宜秀区分局对辖区市场上8个品牌的麻油进行了抽检。3月9日,安徽省皖西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了检验报告,大大出乎工商执法人员意料的是,这8个品牌的麻油全部不合格,其中一项重要的检验项目———麻油含量,8个品牌最高的仅为6.2%,其中一个品牌竟然为零。
记者从安徽省皖西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一步采访了解到,市场上麻油含量为零的麻油还大量存在。据该中心高级工程师胡四九介绍,今年以来,他们陆续接受工商部门委托,检测了涉及全国20多家生产企业的约30个品牌的麻油,产品合格率仅为20%,其中有5个品牌麻油的麻油含量为零,全部来自我省著名麻油生产集中地的和县和含山。
据胡四九介绍,从2009年1月1日起,国家正式实施了芝麻油强制性标准,其中明确规定:芝麻油中不得掺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
【实地探访篇】
我省著名的麻油生产集中地所生产的麻油里,竟然不含一滴麻油,结果让人大跌眼镜。那么,这些麻油含量为零的麻油又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80%不合格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3月10日上午,记者赶赴含山和和县的麻油生产集中地,试图从源头上揭开不合格麻油“诞生”的秘密。
可以买麻油回去勾兑
从含山县城出发向西行进,当客车沿105省道行驶到91公里碑处时,一块竖立在路边的“和州历史文化名城”标牌格外醒目,记者还没下车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麻油香味,客车售票员指着公路两边的一排排房子告诉记者,这就是和县西埠镇盛家口村———著名的麻油之乡,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着和麻油有关的生意。
公路两旁每隔几步就有一家麻油厂,记者随意走进了其中一家,一名中年妇女正在厨房里做饭,厨房旁边的几间房子就是生产车间。记者以顾客的身份与这名妇女进行了对话。
记者:你家麻油怎么卖啊?
中年妇女:15元一瓶,都是100%的纯正麻油。
记者:有没有便宜一点的,我们是给学校食堂买的,量大。
中年妇女:都是这个价,现在我们这里卖的都是纯麻油。
记者:很多超市只卖八九元一瓶,到你生产厂家了还这么贵啊?
中年妇女:如果你要便宜的,可以从我这里买纯正麻油回去勾兑。
记者:我们没有勾兑的技术啊。
中年妇女:这太简单了,放点麻油在色拉油里,用棍子一搅就行了。
记者:那包装怎么办?
中年妇女:包装的材料我可以卖给你。
记者:我想买成品一斤装的,哪里有?
中年妇女:对面、隔壁的两个厂都能买到调和的。
能提供各种价格麻油
随后,记者又走进了公路另一边的一家麻油生产厂。听说记者需要购买大批量的麻油,一名40多岁自称是企业负责人的男子很感兴趣。这位负责人称,只要价格不是太离谱,他都可以根据顾客定的价格提供相应的麻油。
记者:市场上八九元钱就能买一瓶麻油,在你这里能买到价格更低的麻油吗?
中年男子:我卖给你的麻油价格肯定要比市场上低。
记者:现在芝麻那么贵,能保证质量吗?
中年男子:又想要价格低,又想要高质量,怎么可能两全其美呢?500毫升的100%纯正麻油生产成本至少在十四五元以上,低于这个价格的麻油肯定掺假了。
之后,记者又走访了附近的几家麻油生产厂,了解到的情况与前面两家基本相似:只要给定价格,厂家都称能想办法生产出相应的麻油。至于麻油含量到底是多少,他们都秘而不宣。
【监督管理篇】
市场上品牌麻油里,麻油含量大多不高,有的甚至不含一滴麻油,麻油生产集中地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又是如何监管的呢?为此,记者分别对含山县和和县的工商、质监等部门进行了采访。
“中国麻油之乡”显山露水
据含山麻油同业商会杨清林会长介绍,含山祁门村麻油产业的发展,是从肩挑手提、走村串户的麻油商贩开始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祁门村有个集体粮油加工厂,胡显河第一个用小油担将麻油卖到上海。在他的带动下,一副副小油担和一个个小油贩带来了祁门村麻油产业发展的春天,“十里麻油香”、“千人贩油忙”,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九十年代中期,和祁门村相邻的和县盛家口后发制人,2005年成为全省重点扶持的30个产业集群之一,“中国麻油之乡”的市场地位显山露水。目前,盛家口和祁门村的麻油生产企业约有40家,麻油年产值超过5亿元,从业人员有2万多人。
监管没有“机器”支持
不合格麻油大量存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许难辞其咎,但和县和含山县质监部门称他们也很为难和委屈。
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杨春华介绍,作为国家级专项整治重点区域的盛家口麻油企业,经过地方政府和质监部门共同努力,采取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帮、扶、建的措施,目前已成功实现了麻油生产企业100%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该区域内的麻油企业已能够按要求组织芝麻油生产,产品质量已能够满足食品市场准入(qs)的基本要求。
“和县麻油被检测出麻油含量为零,很令人痛心,但要感谢你将安庆能准确检测麻油成分的消息告诉我,以后我们对市场监管就更便利了。”杨春华对记者说,因为麻油和色拉油的互溶性很高,两者掺和在一起很难分辨。而且一直以来,巢湖市的相关机构都没有一台能准确分辨出麻油成分的检测仪器,这给他们的市场监管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流通中“狸猫换太子”
含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监督股股长郑贤治介绍,祁门麻油生产企业一直被质监部门列为重点监管区域,对于各类制售假冒伪劣、掺杂使假、克斤扣两行为,含山质监部门一贯采取的是严厉打击态度,定期监督检查每年有两次,还有不定期检查,这么多年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还没有发现掺假行为。
“现在芝麻油掺假,一般是用色拉油冒充芝麻油。在一次执法检查中,我们就发现一辆拉芝麻油的卡车上装着一大桶色拉油,这很有可能是用来勾兑芝麻油的,如果货主没有将它们掺和在一起,我们就不能认定他是违法生产假冒伪劣芝麻油。”含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监督股股长郑贤治说,不合格麻油的存在,问题出现在流通环节中。
【厂家自曝篇】
一些麻油里麻油含量不到5%,有的甚至含量为零,那么,这些麻油的成分究竟是什么?对人体有没有危害?通过中间人介绍,3月9日,和县一位麻油生产企业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他看来,之所以出现大量勾兑、麻油含量不高的麻油,完全是被市场“逼”的。
便宜的绝对真不了
张先生在和县生产麻油多年,据其介绍,芝麻是油分含量50%、蛋白质含量约25%的优质作物,营养价值高。由于消费需求比较大,芝麻身价也节节攀升,而和县周边农户种植的芝麻根本满足不了当地麻油生产厂家的需求,很多企业都要从外地甚至非洲大量采购,有时根本就买不到芝麻。
张先生说,从制作工艺讲,麻油分小磨香油、机制香油、普通芝麻油三类。小磨香油在加工过程中的温度为75摄氏度至82摄氏度,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营养成分。从品质上讲,其它加工方法无法与之相比;机制香油比小磨香油颜色略深,呈暗红色,且香味保持期不够长,主要是在加工过程中温度高达245摄氏度,破坏了香油中的营养成分,特别是具有抗氧化的芝麻酚、维生素e等;普通芝麻油,香味清淡,用一般压榨法、浸出法或其它加工法制取。“了解了麻油的分类和工艺,再结合当前原材料价格,消费者才能理智对待麻油的品质和价格。‘贵的不一定真,但便宜的绝对真不了’。”张先生说。
菜子油勾兑芝麻油
据张先生介绍,按照麻油含量划分,市场上的麻油分为纯麻油和调和麻油两类,500毫升价格低于14元的麻油基本上属于调和麻油,目前500毫升价格10元左右的调和麻油在市场上较为畅销,而在农村单价为6元左右的麻油更吃香。
张先生说,在他们这里,调和麻油一般是用菜子油或者大豆油按照一定比例和麻油勾兑而成,都是食用油,绝对对身体没有危害。好的调和麻油口感甚至超过了纯麻油,因此调和麻油占了整个麻油市场约70%的份额。
张先生说,按照目前的原材料市场行情,生产500毫升麻油成本约14元,而500毫升菜子油成本价在3.8元左右。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益驱动,很多大厂、甚至知名企业都在生产调和麻油,这是行业公开的秘密。
香精调出麻油香味
在安庆市工商局采访时,记者拿到了一瓶经检验麻油含量为零的麻油,香味甚至比100%含量的纯麻油还要香。
零含量麻油是这个行业的最大危害,张先生说:“为了使消费者闻起来有麻油香味,一些不法厂家在色拉油里加了麻油香精,一瓶500毫升的麻油香精,可以调配出1000公斤麻油。”
不过,至于这种麻油香精是否会对人体构成危害,张先生也说不清楚。记者上网查询发现,供应麻油香精的企业非常多,大多数企业都宣称,麻油香精具有逼真的芝麻油香气,大大提高了桶装成品油的质量和外观,同时为客户节省了成本。
含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监督股股长郑贤治说,麻油香精是绝对不允许添加在麻油和调和麻油里的,往麻油、调和麻油里放麻油香精都是造假行为。
【标准之惑篇】
最高6.2%的麻油含量,有的甚至不含一滴麻油,这样的“麻油”为什么能在市场上“大行其道”?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对调和麻油没有强制性标准,企业标准形同虚设,“标准短板”导致低含量麻油流向餐桌。
调和麻油欲说还休
记者在安庆、和县的一些超市上调查发现,低含量芝麻油占据了橱柜的半壁江山。而这些芝麻油标签上的产品名称可谓五花八门,诸如芝麻调和油、芝麻调和油(调香型)、调和芝麻油、调和型小磨香油等等。但“调和”二字大多犹抱琵琶半遮面,标注得很小,有的甚至用上了一般人看不懂的篆书或者干脆去掉“调和”二字,让人误认为是纯芝麻油。
据安庆市工商局执法人员介绍,调和麻油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标签标识不规范,一般冠以“麻油调和”、“香麻油”等称谓,令消费者难以辨别;二是配料表标注不规范,抽查的调和麻油配料表一般标注是“芝麻油、精炼油”,按照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应该明示是哪种植物油。
因为标签标识不规范,低含量的调和麻油,检验时往往被按照芝麻油的国家标准执行,结果注定检验不合格。
企业标准形同虚设
含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监督股股长郑贤治说,国家对调和麻油、调味麻油等没有出台强制性标准,一般都是企业自己制定一个标准,然后拿到市级质监部门备个案就可以生产了。
那么调和麻油到底该怎么“调和”?含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负责人说麻油含量至少在40%,但和县方面说50%,而事实上当地有的企业直接将企业标准降到5%。
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杨春华说:“按理来说,被冠名为麻油的产品,麻油含量至少应在50%以上。但《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还没有出台,麻油含量到底定在什么数值才合适,目前还不明确。”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而企业标准仅仅相当于企业给社会的一个承诺,所以即使企业自身规定麻油含量为5%,也能在质监部门顺利通过备案。
缺少了游戏规则,调和麻油不仅给当地质监部门的监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也让这个市场鱼龙混杂。“企业标准其实就是形同虚设!在恶性价格战中,很多企业自身制定的麻油含量都是越来越低,标签标识也越来越含糊。”和县一位麻油厂老板说。
期待出台国家标准
据了解,在新加坡,调和芝麻油很受欢迎,几乎家家必备。由于芝麻油价格偏高的原因,除了新加坡的一些高级饭店或星级酒店使用100%的纯净芝麻油外,普通老百姓的家里大多选择麻油含量60%或30%的调和麻油。
含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监督股股长郑贤治告诉记者,由于口味的原因,调和麻油在广东、浙江等省份很有市场。
据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保守估计,调和麻油占了整个麻油市场约70%的份额。
“对于国家强制性标准来说,麻油含量必须达到100%,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含量在100%以下的麻油市场需求很大。而这些大有市场的调和麻油怎么规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县一位麻油生产商认为。
含山麻油同业商会会长杨清林则表示,在“调和麻油”还未出台国家强制性标准前,麻油生产企业的行业自律和诚信经营显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目前已原则上通过了专家审定,现正在各部门中广泛征求意见,并计划于年内正式出台。调和油配料比例问题,极有可能被强制性要求在产品标签中明示。
【安庆的相关案例】
2008年12月31日,安庆市开发区工商分局根据线索,成功铲除一利用不明油料及香精色素勾兑“麻油”的地下窝点,该非法窝点规模之大,用于造假的物品之多,是开发区建区以来罕见的。
当日下午,经过战前部署和精心准备,该分局领导带领执法人员十多人在公安干警的配合下,分乘两部执法车辆,奔赴事发地菱北办事处尤林社区陈塘组,该组地形复杂,院落纵横交错,执法人员经多方查询,终于在一汪姓村民大院出租屋内发现有浓郁的麻油香味飘出,一女性操作工反扣房门正在灌装“麻油”。迫于法律的威严,该女工打开了房门,藏匿大量不明油料、色素、香精、空瓶、标签及外包装材料的非法制作“麻油”的窝点暴露在执法人员眼前。
经初步检查统计,来历不明的油料约有1600公斤,空瓶、标签数千只(套),大量的外包装箱,相当数量的香精、色素等物,已灌装并包装好的“麻油”达700余瓶。执法人员依法对相关物品进行了查封、查扣,并对该场所进行了查封。
【温馨提示篇】
教你如何选购麻油
(一)嗅闻法:小磨麻油香味醇厚、浓郁、独特,如掺进了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则不但香味差,而且会有花生、豆腥等其他气味或异味。
(二)手搓法:倒几滴麻油在手掌心,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用力搓,搓到发热生疼时闻一下手掌心,如果是真麻油就会继续有清香的味道,如果是假麻油就会有股异味。
(三)水试法:用筷子蘸一滴麻油滴到平静的凉水面上,纯麻油会呈现出无色透明的薄薄的大油花,而后凝成若干个 细小的油珠。掺假麻油的油花小而厚,且不易扩散。
安庆市工商局宜秀区分局抽检的8个品牌的麻油全部不合格 徐勇进/图
市工商局宜秀区分局抽检的8个不合格品牌的麻油之一 徐勇进/图
麻油之乡和县盛家口 徐勇进/图
去年12月31日,安庆市开发区工商分局铲除一勾兑“麻油”的地下窝点,图为执法人员依法实施查扣查封措施。(资料图片)
图为安庆被查处的黑窝点用于勾兑“麻油”的不明油料。(资料图片)
图为安庆该窝点利用香精、色素勾兑成的“小磨麻油”。(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