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年(黄骏骑)
过 年
作者:黄骏骑
“大人望插田,小孩望过年”。小时候总盼过年,不仅因为过年能吃好的,穿新的,放鞭炮,戏灯笼,玩得痛快,还因为过年有着一种特别新奇的气氛。
在老家农村,过了腊月二十,就有年味了。打杨尘、洗碗碟、杀年猪、打豆腐、熬糖、蒸粑、致办年货,大人们忙得不可开交,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接祖宗回家后,天天餐餐为他们端上“祖宗饭”,并送灶君“上天言好事”后返回下界,“下地保平安”。
掰着指头倒计时,到了大年三十。这天一早,晚辈便去祖止坟山祭祖。先用锄头给坟头培土清沟,然后放鞭烧纸,行磕头礼。这年里,家中如有白事,傍晚时候,还要为亡灵送去灯笼, 放在厝基或新坟旁,伴其过年,使亡灵不至于寂寞。
上午,家家户户开始张贴春联。春联多是迎春接福之类的内容。也有读书人家讲究,自己创作反映心境的联子。我上了初中,邻居便送来红纸,要我为他们写春联。尽管字很蹩脚,但他们总鼓励说“要得,贴得出去。”家中有老人去世,这一年则要贴用绿纸写的对字,几乎都是“天下皆春色,吾门独素风”之类的话,表达对故人的怀念。
距大年夜越近,母亲便叮嘱孩子们,不要乱说不吉利的话。杀年猪不说“杀”要说“顺猪”,更忌讳“死”一类的字眼。有的老人还在孩子不经意的时候,用一个小草把在小孩嘴边晃一晃,意思是“擦屁股”,说错话不灵验。
三十不吃中饭,初一不吃晚饭,几乎成为习惯。我想,这一方面是大人们忙于烧年饭,无暇顾及;一方面是否还有节剑的意思呢?小时候家中姊妹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烧年饭时,我们眼巴巴地围在锅台边,母亲便将烧熟的山芋粉圆子夹一块塞进我们嘴里,让我们尝尝咸淡,而她却一口不吃。
夜幕降临,远远近近,鞭炮声响成一片,辞岁开始了。屋场大、人口多的地方,男人们便在堂屋祖宗牌前摆上祭祀品,烧香还年,妇女们则不抛面。随着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屋基的分散,这种习俗已多不复存在了。还了年,便开始吃年钣。劳作了一个的农民们,很看重这餐年饭。先是紧闭大门,免得有人打扰,冲了财气,再是每间屋子都亮上灯。菜是鸡鱼肉圆,要有头有尾的公鸡、听话鱼。即使没有满桌人吃饭,筷子也要摆上十双,不能单数,说是预示人丁兴旺。家中若有孩子在外当兵、工作,没能回来团聚,老人们少不了要念叨一番。那时候尽管没有电灯、电视,但一家老小围着难得的满桌佳肴团聚欢宴,享受一年辛劳的成果,倒也其乐融融。路近新出嫁的女儿,大都要双双回娘家陪老人过年,象赶场一样。
晚饭后,一家人坐在火盆旁,吃瓜子、花生守年。年龄小的孩子总是点上灯笼,拉着“兔子灯”满屋跑。大人们则坐在一起谈心,或算算过去一年的家庭收入,或筹划来年家中要办的大事:盖房子、娶媳妇、嫁女等。父亲在这时总要给我们姐弟分压岁钱。说是压岁钱,其实就是正月开学的学费,只不过提前交给你罢了。并让孩子们拿出成绩单来,自然少不了说上一番。尽管这时大人的嘱咐难以入耳入脑,但对自己新学期的学习乃至今后做人还是有教益的。
大年夜,母亲是最忙的人。她要为初一准备饭菜,因为初一有很多忌讳:不能扫地,不能倒水,不能动菜刀,不能吃粥喝汤。否则,一年不吉利,一年忙到头,一年穷到头。还要为孩子们准备衣服鞋袜。买不上新袜子,就把大孩子的袜底剪下来,缝上,给小孩子穿,权当新的。夜深了,火烘尽了,老人们总要望望天空,才去睡觉。如果天是漆黑漆黑的,他们就说来年将是一个丰收年。
年初一,天刚蒙蒙亮,家家争放爆竹。不知谁家先放了第一个大炮,把人们从熟睡中惊醒。于是爆竹声越来越密。家家户户大人小孩,穿上新衣,面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燃放爆竹,谓之“出行”。同时,人们还谈论着天亮时听见什么鸟叫,谓之“开大门”。若是麻雀叫了第一声,则兆示这一年五谷丰登;若是听见老鸹叫,则是荒年。不过人们即使听见了老鸹叫,也不会说的。匆匆吃点米粑、欢喜团,便去拜年。一般以现今的村民组为单位,先到年龄大的老人家。如果本屋去年有老人辞世,便先到这一家去坐一阵子。大人之间相互客气,抱拳握手,说上祝福的话。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来钻去,口袋里总是塞满冻米糖之类的食品。有的还冷不丁放一个大炮,吓你一跳。从记事起,我觉得拜年对调剂人际关系,缓和邻里矛盾,还是有帮助的。过去一年中,邻里之间曾争吵闹别扭,平日见面不说话,如果谁家主人带了小子登门拜年,便会使对方大受感动,很快“回访”,于是心头的疙瘩解开了,不和谐的气氛一扫而光。初二便开始在亲戚间走动。这时的拜年也有章法,先到的必是外祖母、舅父家,再是岳父母家。记得每次出门拜年,母亲总叮嘱我们要讲礼貌,不要吃人家烧面茶里的鸡腿子,不乱玩,注意安全,早去早回。慈母之心,依依可见。春节期间,村里也有小班自发组织舞狮子的,五六个人舞上狮了,敲锣打鼓,登堂入室,热闹不凡。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过年的意识逐渐淡化。时髦的说法是保持一种平常心。压岁钱、拜年礼品的档次也随之提高。“天增岁月人增寿”。转眼间,我也是近半百的人了,过了一年,便又多一份感慨。儿时过年的乡土习俗,便成了心头甜蜜的回忆。
注:作者黄骏骑系潜山县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