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岳西老区喜奔小康路

   据9月1日《安徽日报》报道 为了新中国建立,岳西县牺牲了近4万名优秀儿女,数量占当时全县总人口四分之一。青山绿水间,大别山革命烈士陵园、红28军重建会议旧址、鹞落坪红军活动大本营、中央红军独立2师司令部旧址、红25军军部旧址,随处可见的红色遗址见证了岳西人民为新中国建立作出的巨大贡献。
  岳西是纯山区县,也一直是全省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1978年,全县贫困人口达31.3万,占全县农业人口的95%。198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贫困县。
  建国后,国家持续对老区人民开展帮助,特别是近年来,在完善农村困难群众生活保障的同时,该县大力推进产业扶贫,通过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专项资金等24个部门的项目资金,实施贫困地区连片开发。在此基础上,该县大力引导贫困群众发展适合本地生产条件的新兴产业。
  政府从扶贫资金中切块,对发展茶、菜等特色产业基地的贫困户,每亩分别一次给予1200元或400元不等的补助。同时,依托245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5万多农户依靠产业扶贫走上了小康路。2008年,全县人均纯收入2650元。
  “产业扶贫让我们山里人也和城里人一样过上了好日子,茭白田就是我们的‘金饭碗’。”在岳西县主簿镇金塘村新农村建设点内的新家中,茭白种植大户王小华一边带人参观自家三层洋楼,一边介绍着产业扶贫给自己家带来的巨大变化:刚解放时,他父亲住的是矮小的茅草房;上世纪60年代时,父亲建起了土坯房,因为人口多,年年种粮年年吃救济;70年代,自己结婚时住的是大砖房,现在住的是水、电、宽带网络齐全的小洋楼。现在,王小华加入蔬菜合作社,种植了20亩的茭白,年收入6万多元。主簿镇曾经是当地最贫困的乡镇,每年春荒时节山芋、玉米等粗粮也不够吃。如今,全镇年人均纯收入达4128元,人均存款余额超过5000元。
  翠绿的茭叶,雪白的茭白,田间忙碌着勤劳的菜农,点缀其间的是成片红瓦白墙;道路上,成群的摩托车和货车载着打好包的蔬菜飞驰而去。随车飞扬的不仅是丰收的希望,更是老区人民奔向小康的喜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