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调查 近日,央视报道一种名为“尼美舒利”的解热镇痛药有可能致儿童死亡。这则报道将“尼美舒利”推向风口浪尖。虽然在随后央视的跟踪报道中,国家药监局表示尼美舒利不良反应监测无异常。但是儿童用药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近日,央视首次曝光儿童退烧药“尼美舒利”所含成分或对中枢神经和肝脏造成损伤,有可能致儿童死亡。尼美舒利属于处方药,然而记者昨天走访我市部分药店发现,大多药店不需出示医院处方便可轻易买到“尼美舒利”。
药店可轻易买到“尼美舒利”
昨天下午,在集贤南路上的一家药店,记者声称要买儿童退烧药,店内的销售人员拿出一盒商品名为“瑞芝清”的尼美舒利颗粒,售价是8元。该销售人员表示,儿童退烧药物中,其他药物的安全系数更高一些,如果不是高烧,用常规的感冒退烧药物就可以治愈。
“尼美舒利的药效很强,退烧效果好。一般在孩子高烧38度以上,且持续不能退烧时家长会来指定购买。”在另一家药店里,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因为便宜好用,尼美舒利一度卖得非常好。“现在负面消息一出来,最近这个药几乎没人买了。”该销售人员说,现在还没接到下架的通知,因而这个药还在出售。
在记者走访的几家药店中,记者均找到了“尼美舒利”,无需医师处方也能购买到。
“尼美舒利”安全疑云 市民反应不一
“这个药退烧特别快,我一直都觉得比较好,还作为常备药放在家里。”市民严女士说,尼美舒利一度是她首选的退烧药,但是现在知道这药存在安全风险,她非常后怕,再也不敢给孩子吃这种药了。
在采访中,许多市民显然还不清楚这种药品可能存在的副作用。“我也是听别的妈妈推荐的,周围很多小朋友发烧都选这个药,没听说有什么副作用。”工农小区的刘女士表示。
对此,安庆市立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安医大硕士生导师程贤高介绍说,尼美舒利与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同类药物相比,解热镇痛效果相当,不良反应也相当。而不良反应是药品的基本属性,从理论上来讲,任何药品都有副作用。因人们的个体差异,会出现轻重不同的反应。
“尼美舒利在有些国家是禁止使用在儿童药品中的。”程贤高说,在临床上他们也在避免使用这种药物,儿童轻度发烧,建议家长首选物理疗法。
■相关链接
儿童轻度发烧
首选物理疗法
安庆市立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程贤高建议,儿童体温在38.5℃以下最好采用物理退烧。
“退烧药对儿童大多都有不良反应,如粒细胞减少、肝脏肾脏损害等。因儿童脏器比较弱,不宜急忙用药物退烧。”程贤高说,特别是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医院不主张用退烧药,因为婴儿受环境影响较大,少穿点衣服,多喝水可能体温就会降下来;而大一点的孩子体温如果在38.5℃以下,仍然照吃、照玩,精神还不错,最好也不要用药物退烧,而是采用多喝水等物理方法降温。
比如可以洗热水澡,水温在37℃左右,通过刺激血管被动扩张,促进热的发散。1岁以上的孩子,还可使用酒精擦浴起到降温的作用。酒精的浓度一般以30%-50%浓度为宜,温度以32℃-35℃为宜。
“如果体温仍然不断升高,再服用退烧药。”程贤高还特别强调,发烧只是儿童患病的症状,原因很多,建议家长最好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就诊。
药品儿童剂型少
“小儿酌减”说明书让人犯晕
“想给孩子买瓶眼药水,结果没有专门儿童用的。”市民张女士很郁闷地告诉记者。记者昨天走访宜城多家药店了解到,现在不少药品没有儿童剂型,而一些药品的说明书对于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上,也多是一些“小儿酌减”、“请遵医嘱”的字样,让家长颇感无奈。
“我宝宝还不到1岁,最近扁桃体发炎,医生给开了一种消炎的混悬剂。说是一次用水冲服1/3袋。”市民张女士说,每次给孩子吃药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就是这“1/3袋”让她很难操作,“我只好把一小袋药都倒出来,然后尽量平均分成3份,再给孩子服用。”后来,在别的妈妈的介绍下,她学了更好的方法,就是一次把一袋药全部用水冲泡,然后按毫升取服1/3,“这个方法让用药量精确了,但是剩下的药不能留着下次用,只好倒掉,非常浪费。”
昨天,记者走访了宜城多家药店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儿童药品种类多集中在治疗感冒、咳嗽、清热一类的药品上,其他药品很少。为何会出现这种药品品种单一、类型不全的现象呢?业内人士认为,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儿童专用药太少。
有资料统计国内大约有90%药品没有儿童剂型。目前最为缺乏的就是儿童专用的皮肤药、鼻腔用药以及眼药。
“小儿酌减”、“请遵医嘱”、“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等等,这些用语经常出现在儿童用药的说明书上。记者发现,儿童用药种类匮乏,在说明书设置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儿童药说明书中常见的含糊说明让家长不犯糊涂都难。
以眼药为例,市民张女士说,她的孩子老是揉眼睛,咨询医生后就购买了一瓶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是这是成人用药。在该药说明书上的儿童用药一栏,就4个字“尚不明确”。张女士郁闷地说:“别的药还可以酌减,这眼药水一滴就是一滴,也不能稀释,根本没办法控制剂量。”
此外,很多儿童药品的用法用量也很片面。有些药品用法用量一栏只写了一岁以上的孩子用量,而新生儿和婴幼儿年龄段的没有。医生和家长只能“酌量减半”使用。
“儿童肝、肾的解毒和排泄以及血脑屏障功能均不成熟,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程贤高说,这些都决定了儿童用药在剂量和用药时间上需要极其谨慎,家长给孩子用药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图为一家药房柜台里的儿童用药。 徐火炬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