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旁、青山下,绿水环绕,村庄建设如火如荼;户前水泥路实现全覆盖,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往来村民笑逐颜开。自2006年以来,望江县长岭镇金鸡山村宣塘角自然村村民自发捐资108万元建设美好家园,使村庄面貌和群众生活环境极大改观。
10月11日,记者沿着一条4米宽的水泥路径直往前,迎面便看到一个新建的篮球场,球场左侧是刚改造不久的660平米的水塘,当地人称为月塘,村民们说月塘改造前是个臭水沟,全村的生活垃圾都往里面丢。沿着新建的4.6公里的环村水泥公路转一圈,记者发现该村所有的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连各家门前也全部铺上了水泥路;16个垃圾池和87盏路灯沿着水泥路边错落有致的分布;村部里还办起了图书阅览室。
“这要搁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正在垃圾池边倒垃圾的62岁村民杨再生说,2006年以前,211省道连接村里的是一条石子路,各家门前都是土路,多雨季节里道路泥泞不堪,只有穿雨靴才能出门;全村近一千人挤在一起居住,厕所挨猪圈,各家的鸡鸭猪狗散放,垃圾随处乱倒脏乱差严重;没有路灯、没有垃圾池、图书室、健身广场。“变化是从2006年开始的,那时起便陆续有村民自发捐钱建设家乡。2010年村里成立自然村党支部和村民理事会后,捐款的人就更多了。”
在党支部书记兼村民理事会会长杨越勤家,老杨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包用两个红色方便袋紧包着的东西,打开袋子只见里面全是10cm×20cm的小账本。随手打开其中一本,只见上面写着:2011年7月26日,杨绍中,捐款背林南路现金4000元整;2011年7月26日,杨绍如由岳父代捐背林南路现金3000元整;2011年8月4日、11日,杨学松捐修建背林南路现金3100元、900元整……像这样的小账本有近20本。这三年共累计捐了108万元。
宣塘角自然村现有村民225户、人口986人,是该县为数不多的单姓大村。多年来主要以劳动力输出型经济为主,近年来不少村民由于在外地务工、做生意等致富,他们时刻不忘家乡的发展,主动捐钱支援家乡建设。
作者:沈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