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荤素搭配,睡觉有空调,生病有医保,劳动有奖励,吃住全包外,还发零用钱”。五保老人许绪顺,每每说起在宜秀区白泽湖乡大枫社区敬老院的幸福生活,都会乐此不疲。
截至2011年底,我市共建有农村敬老院193所,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9087人。其中,宜秀区建有敬老院14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821人,集中供养率达到92.8%,走在了全省前列。今年7月我市出台了《安庆市加强农村敬老院建后管理养护工作实施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的目标。
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市共有老年人口91.3万,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4.8%。其中,城镇老年人口19.1万人,农村老年人口72.24万人。面对老年化社会提前到来的现实,我市根据市情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通过创新和试点,充分发挥了公办养老机构示范作用,保障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逐步建立起了全新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2011年12月24日,市政府出台了《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以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努力构建城乡不同特点的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工作思路。
并结合市情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推进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建立全市高龄老人津贴制度等,制定了若干具体推进措施。
大观区菱湖社区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的要求,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该社区将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分为无偿、低偿、有偿3个层次,建立了爱心服务工作室、日间照料室、商品配送站、老年餐厅、图书阅览室、健身康复室、社区课堂等,按照老人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依托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库,为空巢老人免费安装“爱心呼叫器”,开通了24小时爱心服务热线,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帮扶”的工作目标。
迎江区荷花塘社区向社区老年人发放居家养老爱心服务券,并通过安装“爱心呼叫器”和发放“为民服务卡”的具体举措,诠释“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努力营造爱心呼叫活动品牌效应,为社区老人谋福祉。
迎江区青少年宫社居委的老人们在公园自娱自乐。记者 叶竞 通讯员 杨磊 摄
“十二五”期间,我市70%以上的社区将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站和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平台,80%以上的街道将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80%的建制村将建立社区综合服务设施,80%的乡镇将建立有养老服务设施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市区将经过3年努力, 到2014年底,建立各种养老服务平台和服务中心121个,进一步满足社会养老需求。
10来,我市各级政府采取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努力建设示范性公办养老机构。目前,全市建有公办福利院9个,农村敬老院193个,老年公寓16个,有17466位老年人实现了机构养老。与此同时,积极引入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的成效也日益显现。玉琳老年护理院由市某建设(集团)投资1500万元创办,5000多平方米的护理院现已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老年护理院两大功能区,形成了为社区群众提供医疗、康复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养老护理服务“两不误”的工作机制。沿江社区卫生服务站还依托辖区老年护理院,开展个性化服务,对入住老人每周进行免费检查,免收挂号费就诊,深受社会肯定。
对新建居民小区和旧城旧村改造,我市将养老服务设施一并纳入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同时,通过新建、购买、租赁或改扩建现有老年活动中心(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办法,有效解决养老服务设施缺乏的问题。全市现有老年活动中心(站)594个,各类老年人活动场所面积达10万平方米。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优待水平,今年我市制定了《安庆市高龄老人津贴实施方案》,对高龄老人每人每年发放300元津贴;对10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发放现金3600元津贴。作者:徐侃 王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