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晚报进社区”第二站:南水回族社区

10月20日上午,天气晴朗。市迎江区建设路街道办事处门前是一派热闹景象。安庆晚报携手相关单位走进南水回族社区,倾听民声、了解民意。
  南水回族社区地处安庆市南大门,占地面积约0.2平方公里。是安庆市唯一少数民族居住较为集中的社区,社区内总人口2669户6611人,其中回、满、白、苗、高山、布依、土家、撒拉等九个少数民族690户2048人。这里也是去年晚报进社区活动的最后一站。
  当天的报纸被市民一抢而空。邮政人员带来的免费刊物也所剩无几。市立医院医护人员开展的义诊活动受到广大中老年市民的欢迎。南水回族社居委、市医保中心、迎江区社保、国誉律师事务所和晚报热线的工作人员均接到不少市民的咨询和投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爷爷向律师咨询了涉及到他孙子不赡养他的儿子,反而向他这个爷爷索要五万元赡养费的相关法律法规问题。一些居民向南水回族社居委、迎江区社保和市医保中心三个单位咨询了关于居民社保和医保的有关问题。还有一些读者对喜欢的安庆晚报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比如投递速度应适当加快,比如地方新闻包括八县的内容需要扩充,鸡毛蒜皮的社会新闻少写,娱乐新闻要加强等等。

 
安庆晚报进社区活动深受社区群众欢迎。徐勇进 杨磊摄


居民齐参与“美化社区从我做起”

  10月20日早上6点钟,任家坡沿街的商铺才刚开门打算迎接一天的生意,社区居民殷国彩和刘东友就已经站到街的两头上班了。他们担任的社区城建巡查员工作负责全天候督促沿街商贩不要占道经营,保持卫生整洁和疏导道路交通等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今年十月份以来南水回族社区的社区面貌有了大变化。
  “这几位师傅啊,把摊子往后头挪一挪,你们这两边摊子一‘围攻’这条路连辆电瓶车都难过得去呀,帮帮忙往后移几步好吧。”62岁的殷国彩耐心劝着几个挑担子的小贩们。“行的行的,我们这就往后移。”几个小贩表示配合。殷国彩告诉记者,自己一把年纪了,跟那些违章的小贩们好言相劝大家基本上都能听的进去。“只是要经常盯着他们,时间长了不督促,他们也容易忘,就喜欢往路中间挤多碍事啊。”一旁的刘东友说,现在附近的环境已经有不小改观,“以前这附近的自助银行门前每天早上都被堵的严严实实,想进去取钱还要跨过几重障碍,还有我们的街道办事处门口都被卖菜的小贩围住了,这里是个十字路口,每天各种人流车辆都有,确实很不方便。”刘东友指着任家坡和大南门街交汇的四岔路口。这里的早市现在依然热闹,不过仔细看看那些临时商贩们大都退到街边叫卖,尽量不影响交通,有一些商贩闲下来时就将自己周边的垃圾用袋子装了起来。
  位于安庆市南大门的南水回族社区,是我市回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社区内的任家坡这一带的清真食品全市闻名,也逐渐形成了早市的气候,每天早上车水马龙,摊贩们个个生意红火,给周围居民生活带来一定方便的同时,也给社区环境建设带来了难题。今年以来,南水回族社区将“环境卫生和社区建设工作”列入工作任务的重要事项里,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社区是我家,文明创建靠大家”、“美化社区从我做起”这样的横幅和宣传栏在社区里树立起来,国庆前夕,社居委的工作人员还带领社区志愿者彻底清除小区牛皮癣,清扫卫生死角和修建绿化带,开展倡导低碳与环保的系列活动,并利用有线网络、横幅、宣传窗等平台,大力宣传环境卫生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刘惠子)

读者提出办报建议和倾诉烦心事
记者一一记录并将跟踪采访

  “晚报进社区”活动进入第二站南水回族社区,许多本报忠实读者和市民来到活动现场,个别读者向本报提出几点建议,一些市民向记者诉说了他们的烦心事,希望通过本报能够帮忙解决。
  家住大南门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说,“近年来,《安庆晚报》的办报质量不断提高,可是印刷的油墨重了一些,希望以后在印刷报纸时,能够稍微改进一下。”
  在活动现场,有一些市民向本报热线反映他们的烦心事。家住南水回族社区一家养老院的江老人无奈的说,他们每个月交600元,可是这里服务设施和水准跟不上,他们在这里生活不咋样。
  林先生告诉记者说,他家只有一个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可是上次银行从他的个人银行结算帐户上划走了340元,而安庆市市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年费为170元/年,他不知道该怎么要回多划走的170元。
  对于热心读者的建议和一些市民反映的问题,记者逐个的进行了记录,下步将进行相应采访。同样,在现场,安徽国誉律师事务所何杰政律师也为一些前来咨询的市民提供了法律服务。 (汪秀兵)


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便民服务
97岁老人家门口免费体检

  最近,97岁的马翠珍老人很高兴,因为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得到了免费的全面体检。“肝肾功能都查了,而且还不用去医院拿体检结果的,社区医生直接通知到人。”据了解,安庆市南水回族社区卫生服务站近来开展了10多项便民服务措施,真正将实惠送给了社区居民。
  1915年出生的马翠珍老人,虽然身体还比较硬朗,但是没有到医院进行过细致的体检。最近,在社区卫生服务站里,医务人员给她做了血糖、心电图、尿常规等检查,在卫生服务站不能做的肝肾功能等检查,社区医生在卫生站里给她抽了血样,送到了大医院去检查。体检结果出来后,卫生服务站还特意通知到了她本人。
  “现在,我们正在对社区6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免费体检,体检项目很全面。”南水回族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生谢迎春介绍说,同时对糖尿病患者每年免费4次检查血糖。
  据了解,南水回族社区卫生服务站还开展了一系列的便民服务措施,免费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目前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已经完成了80%以上。此外,还进行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预防接种、慢性病管理等10多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带去贴身的保护。(金秀华)

社区成立少数民族再就业服务站
撑起再就业一片天

  安庆市南水回族社区是我市少数民族居住较为集中的社区。为了社区少数民族失业人员更好地就业,近年来,社区成立少数民族再就业服务站,挖掘就业渠道,更是让不少“40、50”人员走上了再就业的幸福之路。
  在南水回族社区,大南门牛肉包子店和大南门清真牛肉店隔着条小街相对,这两家店的店主就是童荣祥和王建莲夫妇。童荣祥夫妻两人都是下岗职工,后来在大南门街6号办起了回民饮食店。由于夫妻两人诚信经营,吃苦耐劳,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大南门牛肉包子店在安庆可算得上小有名气。随着生意规模的不断扩大,童荣祥夫妇心系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想凭自己的能力带动一批人就业,为此他们首先考虑到社区就业困难人员,他们的招聘条件是:残疾人优先,单亲人员优先,“40、50”人员优先。在这样特殊的招聘条件下,童荣祥夫妇先后安排了15名社区就业困难人员在回民饮食店就业,使这些就业困难人员家庭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在王建莲的牛肉包子店里工作,对于员工吴小梅来说,不仅有了再就业的满足,还收获了最真诚的人间大爱。吴小梅丈夫因患肝癌,需要大量医疗费,因家庭困难无法解决,店主王建莲知道后,先后拿出15000元无偿资助吴小梅支付了丈夫的医疗费,帮助她渡过难关。
  而这样成功就业的事例,这样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互助,在南水回族社区里并不鲜见。“为了更好地帮助少数民族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09年5月,社区成立了少数民族再就业服务站。”南水回族社居委主任王秀介绍说,社居委积极寻求支持,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因地制宜,兴办和协办少数民族传统行业和便民商业网点数十家,遍布辖区内的大街小巷,千方百计挖掘就业渠道,重点介绍少数民族失业人员就业。对各族群众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策划,帮助更多的社区群众实现就业。同时借助社区民营企业回回餐馆这个平台,建立了少数民族失业人员培训基地,定期举办回民烹饪技能培训,提高少数民族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 金秀华)

 
 迎江区南水回族社区吸纳了大量的40、50人员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徐勇进 杨磊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