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据安庆市民政局数据显示,2011年末我市有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91.3万,其中65岁及以上有60.6万人,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数约15%。这标志着我市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未富先老,今天我们如何养老?也许下面的这些模式能够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居家养老:足不出户享服务
据安庆市老龄办一位负责人介绍,我市在1998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近几年,我市老龄人口更是以每年约3.7%的速度增长。而这些老人中,独居的老人不在少数,而在家中养老更是他们的首要选择。
对于这些空巢独居的老人来说,养老,不仅是吃饭睡觉的事儿,同时更需要贴心的照顾和心灵的慰藉。
10月的一天,安庆市迎江区双莲寺社居委的工作人员再次被“呼叫”了。社区主任江玉英和同事匆匆赶到双莲寺12号的江月英老人家里,发现原来是江奶奶生病了,按响了“一键通”呼叫器。社区工作人员匆匆将老人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江月英老人今年91岁了,一个人独居在双莲寺12号的几间平房里。老人患有胸膜炎的老毛病,隔三差五地要发作一回。“这多亏了社居委的人,没事来看看我,我要有事也可以随时呼叫他们。”老人思维很清晰,性格也很开朗,提及周围的热心人,更是感激的话儿说不尽。
江月英老人有一个女儿,但是不在一起住。女儿的条件不是很好,不能带着老人一起生活,隔几天过来看望老人一下,带点吃的用的东西来。可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儿,江奶奶全靠着社区的“居家养老”新模式。
电子表要换电子了,家里房顶漏水了,墙上要钉个钉子挂东西……这么些零零碎碎的事情,都会让每日上门查看的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帮着做了。而洗头、洗衣、烧饭、读书看报等等,需要别人帮忙的事儿,每月可以享受家政人员20个小时的上门服务。这些服务的费用由政府来负担。
据了解,安庆市民政局2010年6月份出台了《安庆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分为无偿、低偿和有偿三种服务对象。其中无偿、低偿服务对象分别为辖区内年龄在70周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且被列入低保救助对象或者低保边缘户救助对象的空巢老人。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对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享受部分或大部分服务项目。而有偿服务对象则为无偿、低偿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需要提供服务的老人。
服务内容则包括医疗护理服务、个人照顾服务、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和出行陪护服务。而服务的方式也有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
同时,民政部门还将荷花塘、双莲寺、菱湖新村、沿江4个社区确立为“居家养老试点社区”。
“其实,早在2009年10月份,我们社居委就以空巢老人为对象,启动了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程’。并先后为社区11户高龄空巢老人、五保户安装了‘一键通’呼叫器,给老人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增强了他们的生活保障。”双莲寺社区主任江玉英介绍说,在被民政局确立为“居家养老试点社区”后,双莲寺社居委对60岁以上的老人全面摸底,建立一户一档,对他们的养老需求进行详细登记。社区还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作用,积极促进邻里互助。
“现在,居住在自己家中养老,是不少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江玉英说,“居家养老”模式的开展,在政府倡导下,以社区为依托,利用社区内的资源,面向居住区内老年居民提供的多方面需求服务,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养老的一个主要模式。
邻里养老:给老人子女的爱
10月19日,早上9点半。记者来到了安庆市司下坡6号楼。在一楼的小而洁净的蜗居中,见到了3位年迈的老奶奶,一位躺在床上、两位坐在椅子上休息,却不见王秀琴的身影。
隔壁房间正在吃饭的林志勇听到动静,赶紧过来招呼,解释说王秀琴刚刚忙完奶奶们的早饭,自己才出门吃饭。“你稍等一会,她吃了饭就会赶回来,一点时间都不会耽误的。”
果然,10多分钟后,王秀琴风风火火地回来了。“我天天吃饭都赶时间,这些奶奶一会儿都不能少人陪着。”其实,今年已经53岁的王秀琴自己也算是个老人了,可是在屋子里的3位老人跟前,她是亲女儿,更是生命中的撑天柱。
这个25平方米的小房子,是王秀琴和林志勇夫妇的家,却也是很多老人生命最终温暖的港湾。“这些年,我这里住了有20多位老人,很多老人在我这里走了。能为她们养老,送她们安稳地走,我感到很难过也很高兴。”提及老人,王秀琴是一脸的温暖。
房子很小,里面铺了4张床,还有老人们的座便器,但是里面一点异味也没有,床铺上也很是整洁。3位老人虽然都不能自理,有两位还是偏瘫,但是身上都干净清爽,“她们洗澡不方便,我每天给她们全身擦洗两遍。”王秀琴天天和老人们睡在一起,说起自己一天,真是忙碌的不可想象:早上5点起床,然后把老人一个个地抱扶起来,先伺候她们大小便,然后是擦身、换衣服。这个过程是个细致活也是个体力活,偏瘫的老人全靠王秀琴抱着来完成,通常一个老人最少要半个小时的时间。“你看,现在这种天气,我都穿着短袖衣服,天天都是一身大汗,根本不觉得冷。”老人一个个地浑身清爽了,王秀琴要开始伺候她们吃早饭,然后是清洗老人的衣服。等到早上这一波的忙乱终于告一段落了,王秀琴才有时间自己去吃早饭。
在王秀琴忙碌的时候,丈夫林志勇也没闲着。今年58岁的林志勇,身体不怎么好,但是一日三餐,买菜烧饭都是他的活儿。“现在的3位奶奶,最年轻的一位78岁了,都需要吃软和的东西,但是又要有营养。”王秀琴说,她们就天天换着花样做饭,早上是稀饭、包子、鸡蛋、饺子等常换着。中午不是煨骨头汤,就是做鱼圆子、肉圆子,或者是买来瘦肉、鸭胗慢慢地煨烂,给老人增加营养。晚上,还会包上鲜美的小馄饨。“我们这3位奶奶都能吃,身体都保持的不错。”王秀琴介绍,一位王奶奶在她这里住了4年之久了。
白天里,王秀琴也很难有闲着的时候。马奶奶常常会想自己的儿子,一个人艾艾的哭,王秀琴要开导她;王奶奶不喜欢吃蔬菜,大便常常困难,王秀琴两个小时督促她排便一次;李奶奶有灰指甲,王秀琴用热水给她泡脚,然后给她剪手指甲脚趾甲……“要说做事,还真说不上什么大事,都是这么小的事情。”可是,就是这么些小事,住在她这里的老人很少生病,也没人生褥疮,王奶奶换了别的养老院,后来过不惯,还是回到了王秀琴这里,提到这个事情,让王秀琴很是骄傲。
晚上王秀琴也没有一个囫囵觉。睡觉前老人要擦身,要大小便、要擦屁股,还要给小便失禁的奶奶包上尿不湿。睡到半夜,有奶奶说要大小便,王秀琴又要起床伺候。有奶奶把尿片弄湿了,又要起来换尿片。“伺候老人,就像伺候小孩子一样,没别的,就是耐心。”
王秀琴夫妻是下放回城的,没有工作,25平方米的房子还是婆婆留下来的。在自己家里经营这么一个微型的养老机构,是他们仅有的收入来源,可是他们的收费远远低于一般的养老机构的收入。“王奶奶住的时间长一点,我们还给她优惠了。”王秀琴说,她喜欢和老人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虽然都有子女,但是子女繁忙没时间照顾她们,自己代替她们的子女来孝敬她们,也是自己和老人们的缘分,“人都有老的时候,不对她们尽心对不住自己的良心。”
龙门社区的甘凤娟主任把王秀琴的微型养老之家定位为邻里养老,因为最早住在这里的老人多是周边社区里的居民。“这种邻里养老算是居家养老的一种,既能让工作繁忙的子女放下后顾之忧,又能让老人们住在离子女不远的地方,随时能见到子女。是个很好的养老方法,也容易让老人接受。”不过遗憾的是,这样的充满温暖的邻里养老在安庆并不多见,愿意从事王秀琴一样的工作的人太少,因为太苦、太累。
资料图片
作者:金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