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江区龙狮桥乡中心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短短几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修一新的教学楼、多媒体配套的教室、标准化的实验室……“我们的教学设施一点不比城区小学差,有些(设施)还要好于城区!”校长说。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了调整优化教学布局,推进“一托二”、“一托三”教育帮扶工程,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改善了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程度,拓展了义务教育优质资源。
调整布局加大投入
我市大刀阔斧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把发展教育的重点放在强化薄弱地区、强化薄弱学校、强化薄弱环节上。安庆六中并入安庆二中,采用统一的管理机制,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实现了真正的整合。安庆一中与安庆五中联办高中班,实现了教师互派,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安庆十四中下划到迎江区属管理,十六中下划到开发区,十七中下划到大观区。碧桂园二期项目配套学校今年投入使用,绿地迎江世纪城小区配套学校即将投入使用,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迎江区教育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我区教育附加费每年都在以百万元(速度)递增,今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经费,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教育资源配置。”本学年,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和岳西县被省政府列为我市的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达标验收县(区),这是继国家开展“两基”达标之后又一项教育大事。
强校弱校携手并进
城里来“亲戚”了。龙狮桥乡中心学校的教师们日前又迎来了健康路小学的送教团。自2006年起,这两所乡学校互派教师“上挂下联”支教。健康路小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信息技术优势,两校教师采用“一对一”帮扶,一所特色学校很快变成了两所。如今,龙狮桥乡中心学校的乡村教师也能运用信息技术给孩子们上课了,教师们还联合给学校建了一个校园网,通过网络平台交流教学、畅通信息。
多年来,我市实施的“一托二、一托三教育帮扶工程”向纵深推进,每所省市示范学校在发展好自身的同时,要帮扶两三所薄弱学校,形成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互动发展机制,构成办学共同体,进一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这项工程带动了200所薄弱学校迈向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拓展了优质教育资源。
保障生源均衡分布
十年间,我市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省示范高中招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招生一律按计划数、指标按比例分配,入学按分数录取,逐年扩大省市示范高中计划内招生比例,不断提高高中计划内招生指标分解到各初中比例。每年将一定比例的优质高中入学指标,按照每所初中的招生量平均分配到各初中,分配比例从最初的30%已逐年提高到70%,如今,高中计划内招生指标也达到80%。此外,初中毕业改变了以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突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全部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划片招生”政策,让弱校优质生源不流失,创建了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
小学生们在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天空下快乐成长。 叶竞 方迪 摄 作者:张渺 赵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