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长风沙:唐诗中的美景更鲜活

在安庆老城以东约二十公里外的沃野上,镶嵌着一颗山水兼得的珍珠,它就是迎江区长风乡,古时称长风沙。记者采访获悉,今日长风沙,如待字闺中的少女,既秉承历史的大家风范,又具备与时俱进的开放精神,吸引着人们驻足欣赏。
  追昔:风色沙头,一江帆影,千年古港诗留名
  长风乡境内的鸭儿沟一带,春秋时称鹊岸。其后则名长风沙,或称长风夹。远溯历史,长风沙可以说是久负盛名,因为其扼江津要冲,襟带蜀吴,江中有九里十三矶之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以前已有街市,宋设巡检司,元、明、清因之。古时长风沙附近有拦江矶和太子矶等礁石群,水下石骨横亘,流速湍急,是自古与瞿塘、滟渝并称的长江险段。据说北岸在清代修筑广济圩之前原是大片滩涂湿地,阳光下白沙如水,漫水时更是江滩莫辨。特别是这里地处大别山脉与黄山山脉形成的河谷风道,大风常起,沙尘弥漫,航道不清。怕触礁便容易冲滩,防冲滩又容易触礁,因此行船格外困难。于是南来北往的船舶多在此停泊过夜。
  历史上鸭儿沟是大江南北重要的商旅通道,是徽商进京的必经之路。其上下帆影交织,商旅汇集,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位置和人文景观,在历朝历代都吸引了诸多文人骚客的憧憬、吟咏和唱和。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两度舟泊长风沙,吟咏长风沙,其所作乐府诗《长干行》中的“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之句流传至今。宋代诗人陆游在《长风沙———记阻风夜泊》中对长风沙自然环境作了生动描述:“江水六月无津涯,惊涛骇浪高吹花。橹声已出雁翅浦,荻夹喜入长风沙。长风自古三巴路,墙杆参差杂烟树。南船北船各万里,凄凉小市相依住”。此外,自唐宋以来,有资料可查的,就有梅尧臣、郭祥正、范成大、杨万里、揭奚斯、黄景仁等文人吟咏长风沙,足见长风沙之盛。
  抚今:长岸已非,阡陌纵横,赏心胜地正重辉
  自城区坐2路公交至长风乡政府下车,在附近一民营加油站西侧三十米左右有一座碑,上书“安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长风沙”,时间是2004年10月。此处据说属长风乡元桥村。因自明清以来筑堤围垦的缘故,长风沙附近渐成圩田之区,旧貌渐变。又加上长江水道变迁、新中国成立后三峡大坝修建以及太子矶、拦江矶等礁石群被炸除以及永久性航标的设立,长风沙的危险已逐渐地被人们所淡忘。
  如今的长风集镇人烟阜盛。水路更有黄金水道25公里,流经前江口、长风镇、三江口。规划中属于安庆港区物流园之一的长风铁水联运码头就在左近。站在江堤之上,最显眼的是一桥如虹自池州市晏塘镇跨江西来,高悬在长风的上空。目测桥墩的高度在六七层楼左右。这就是在建中的宁安城际铁路大桥。所谓一子落,满盘活,一旦此桥建成,皖江上5座城市(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和南京乃至长三角城市就能串成一片,城市发展空间豁然开朗。
  说长风沙洲头,真的是沙白水净。沿途还可以观赏古渡鸭儿沟、营盘古炮台等景点。听说在冬季晴朗的天空下,有机会看到长风沙那种长江与沙海相连的独特的地理特征。据了解,2010年我市在一份《关于加快迎江区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把长风沙这种人文旅游资源,作为我市重要的旅游发展品牌。该意见还提出发挥长风沙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把长风沙打造成城市花园、知名的休闲度假胜地,积极争创国家4A级农家乐。并充分利用长风沙良好的资源条件,积极推进配套景区、景点的规划开发建设,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将其开发成以自然生态及文化休闲娱乐为主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基地。游人至此,既可以面碑畅怀吟咏,又可以揽景垂钓休闲。相信以其悠久绵长的人文史话和独特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安庆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的长风沙,在全市尤其长风人的努力建设下,届时一定能成为集文化观赏、历史品味、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明珠。 作者:李大永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