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安庆晚报进社区”第三站:大湖社区

10月27日上午,天气虽然有些阴沉,但大观区大湖幼儿园门口却是一派热闹景象。这天,安庆晚报的编辑记者携手安庆市邮政局、国誉律师事务所、安庆石化医院和大湖社居委的工作人员现场为过往市民提供了各类服务。
  在发放报纸的桌前,200份当天的安庆晚报很快被大家索取一空,邮政工作人员为市民提供了订阅报刊书籍的服务,国誉律师事务所律师为一名市民细心讲解了国家司法考试的相关情况,安庆石化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给居民测量了血压,并对大家提出的相关健康咨询一一作了详解。(石全)

图为安庆晚报进社区现场。 徐火炬 摄

大湖社区的47位巾帼志愿者

 

   随着时代的进步,“志愿者”服务成为践行雷锋精神的新形式、新载体。在大观区大湖社区里,一支由47位妇女组成的巾帼志愿者队伍,她们关心社区里的体弱多病、家庭困难的居民,她们定期上门和空巢老人聊天,帮老人料理家务,她们协调邻里关系,有忙必帮......她们是社区里的热心人,是居民的守护神。
  队伍成立是偶然中的必然
  说起巾帼志愿服务队的成立,社居委工作人员说看上去很“偶然”。大湖社区里有着“四多”现象。人口多并渐向老年化,空巢老人多、单亲家庭多、残疾人也多。如何在“小政府、大社会”的社区自治模式下,服务居民,关爱空巢老人、单亲家庭、走访困难户及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等工作光靠社居委的几名工作人员是不够的。"但好在咱们社区里一直有一群热心肠的退休阿姨们,社居委有需要帮忙的她们随叫随到,居民家里有麻烦了,不用招呼她们也是冲在最前头帮忙。社居委的陈主任和工作人员一商量何不把这群热心的阿姨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长期的社区帮扶队伍。2008年底这支巾帼志愿者队伍成立了,下设有爱心互助队、治安防范队以及环保、科普、法律、妇女创业、妇女维权、扶残助残等9支队伍。“起初我们为这支队伍想了很多名字,女子巡逻队、女子治安队还有社区女子帮扶队,后来队伍里的劳模牛桂清阿姨说了句我们这支队伍一定‘巾帼不让须眉’,队伍的名字就参照这句话定下来了。”
  巾帼志愿队里“高手如云”
  10月25日,大湖社区里的志愿者服务日,居民林桂英一早就从家里搬出了那台上世纪留下来的老式缝纫机,打算给有需要帮助的居民做些织布的活儿。“林阿姨,这条旧被单中间又破了,您给看看还有没有得修。”“可以可以,这是小问题。”林桂英接过小区邻居康奶奶手中的被单,抖开看看,从破的地方用剪刀剪开,将中间破的地方折进去,再将两边拼在一起,缝纫机呼啦呼啦踩几脚,原来旧的快要烂掉的床单又可以再用了。康奶奶看着又可以再用的被单可开心了。“林阿姨,你真是的巧手啊。”“你年轻的时候比我更厉害哦!”林桂英说,她除了缝缝补补外没别的特长,社区搞服务活动的时候她就出来帮帮别人,现在大家都知道她的手艺了,平时谁家要是有干不好的手工活儿统统送到她家,立马就解决了。
  张金平是社区里的调解专家,大湖社区2号楼一户人家只要一用洗衣机,水就从自开管道流到楼下居民家中,造成和楼下居民的纠纷,张金平一天跑了四趟,到漏水的那户人家做工作,最终这户人家同意将这个管道封起来不再使用了。黄安玲是文艺专家,早晨从大湖社区里经过,都能看到她带着社区的大爷大妈们在空地上锻炼身体,她还经常到空巢老人家陪老人聊聊天,总能哄的大家很开心。
还需要更多的人加入队伍
  “47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看上去人不少,但我们仍然需要注入更多年轻的血液到这支队伍中来。”大湖社居委的陈主任告诉记者,“现在的这支队伍中所有的志愿者都是已经退休的人员,大家都怀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尽量发挥各自的才干。但随着城市社区居民的需求不断提高,医疗、科普、法律、维权以及更多范畴需要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社区志愿者,提供长期、日常的社区服务工作。”(刘惠子)


心语驿站:为单亲家庭构筑爱心港湾

 

  在安庆市大观区大湖社区里,单亲家庭占据了总户数的17%,这些单亲家庭的成员,在生活和情感上存在着诸多的困惑。对此,社区开设了心语驿站,针对单亲家庭开展了关爱行动,用爱心为单亲人员搭建了心灵沟通的平台。
  社区居民张大姐50多岁了,多年前和丈夫离异后,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因为长期的单身生活,对生活的态度消极,思想上缺乏与他人的交流,人际活动少,导致性格孤僻。后来儿子上大学后,张大姐一个人在家,更是患上了幻想症:老是觉得家里进了坏人,有人要害自己。还多次拨打了报警电话。
  社区得知了张大姐的情况后,主动上门走访、交流,通过心语驿站的功能,渐渐地为张大姐解开了心结。然后社区的工作人员积极邀请张大姐参与社区的各种集体活动中来,引导她走出家门。张大姐加入了社区的文艺队,天天和同龄人交流,性格渐渐开朗起来,精神上的困惑也不治而愈。
  “单亲家庭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的一个流行词,而且这类家庭日渐增多。我们社区单亲家庭有656户,占总户数的17%。”大湖社区主任陈长珍介绍说,其中30~50岁离婚的家庭有406户,占总户数的10.5%,占单亲家庭户的62%;离异后再婚的家庭数占总户数的5%。离异人员学历在高中以上的占60%,40%的家庭小孩已年满18周岁,孩子由母亲带养着的占离异家庭的65%,单亲女性占单亲人数的66%。
  而根据社区工作人员的调查发现,约有55%的单亲家庭中,单亲人员或多或少,精神上有些偏执,有的还有幻想症,性格怪僻,脾气暴躁,喜怒无常。她们的家庭经济生活很一般,有的甚至很困难。同时,离异单亲对子女教育成长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单亲家庭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这些人群尤其需要社会的关爱。”陈长珍说,在社区的日常工作中,面对单亲家庭倾注了更多的关心、热心,一方面积极为她们排忧解难,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氛围,鼓励单亲人员走出家门,参加社会活动。(金秀华)


社区干部:以真诚解难题

 

  “做点事不算什么,就当是锻炼身体呀”,这是大湖社区计生专干朱丽华经常说的话。
  今年40多岁的朱丽华是社区一名计生专干,她对记者说道:“为社区育龄妇女做好各项服务和居民的求助工作,要做到眼疾手快,腿勤脚勤,这还不算太难,可是要做好面对4000户的社区居民的计生工作却很不容易。”大湖社区的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很强,而相关工作人员却很少,朱丽华在工作中也碰到过对她工作不理解的居民,每当遇到这类情况,她都会耐心同居民讲解,使自己的真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对于繁忙的工作她并没有一句怨言,经常带着孩子在单位加班加点,工作完成不了,就带回家加班,使她所从事地工作完成得很出色,大家都说她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在开展党员认岗活动中,她主动认领了清扫大院的卫生保洁,每天早晨8点不到,就看到她在大湖社区院内拿着大扫帚在清扫,她的精神感染着大家,使大湖社区工作氛围更加融洽。(石全)

 

“热心肠”孙天吉:用平凡的小事温暖人

 

   石化路街道大湖社区退休职工孙天吉,家住大湖社区3栋14号,今年73岁,人虽然退了,可他的思想一直没有退,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以帮助他人为快乐,为社区的建设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余热。
  退休多年的孙天吉是大湖社区的“热心肠”,只要是对别人有好处,对社会有益处,他自己力量能办到的,他都是毫无怨言,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心尽责任去做,居民都说“这是个好人,跟他住在一起真是好,小区里有什么困难他总会主动站出来,牵头将问题解决。”
  社区有个文化广场,每天下午都有很多的退休老人来到广场上打牌下棋,但是广场上的石桌石凳有限,不能满足老人们的需求,许多老人没有坐到桌凳,只能站在一旁看着坐到桌凳的人打牌下棋。孙天吉看到这种情况之后,从自己家里和邻居家收集来一些废旧不用的桌椅板凳,自己动手一锤一锤的钉出了许多木桌和木凳,这样不仅做到了废物利用保护了坏境,也极大的方便了前来广场上娱乐的老年朋友们。
  老人虽是一片好心,可也不是人人都能“领情”。有一次,一个老太太走到垃圾桶旁将垃圾袋随手一丢,里面的剩饭菜撒了出来。孙天吉上前理论,反而被对方骂“多管闲事”。虽然被有些人称作“疯子”,但他认为大部分居民是能理解的,尤其在夏天,蚊子和苍蝇少了,居民也不用捂着鼻子从垃圾桶走过了,大家对他更是感激,孙天吉说“大家齐参与,我们的社区卫生就会好,环境不卫生,人就容易得病”。其实他没有做什么大事,也就是下雨了,呼喊着邻居们赶紧收衣服,路边的自行车倒了,他主动帮扶起来,楼道脏了,他会主动清扫干净,邻居借点什么只要他有,决不推迟。总之,他做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力所能及的一些小事。为了邻里平安,谁家白天没人,遇生人在门前徘徊,他总要多留个心眼,上前问询。他是社区得力的助手,为创建和谐社区做出了榜样。
  帮些小忙不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也不需要拥有多大的能力,需要的是一颗关爱他人的心,孙天吉所做的都是些平凡小事,但他的行为能温暖身边的人,感染着小区里的每一位居民,有事大家都主动帮忙,整个小区充满了文明和谐的气氛。( 陈长珍 李大永)


 

善待动物排遣寂寞一举两得
退休市民牵着六只狗逛街

 

   “人退休之后总会有一些空虚感和寂寞。我收养流浪狗一是为了锻炼身体,二是为了排遣这种寂寞。”27日记者参加晚报进社区活动,在水上公园路上见到了牵着6只狗逛街的姚女士。
  姚女士说自己原先在氮肥厂工作,论及收养流浪狗的历史,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最多的时候养过九只狗,现在有七只狗,最大的一个看家。带出来的这六只狗最大有六七岁,最小的才一岁不到。是别人家把刚生的狗遗弃在垃圾箱边被她捡回来了。姚女士每天牵着狗沿着市府路、双岗路直到水上公园路西端。这一路上,她把六只狗的狗绳末端拧成一股抓在手里。记者体验了一下,确实需要用些力气才成。姚女士说溜这些狗的同时也算锻炼身体,顺便给狗买一些牛肝和狗粮,回家拌一些米饭喂它们吃。这些狗形态各异,平时或跑或坐或进食或欢叫,一片欢闹景象。看得出来,在这些狗的眼里,人类应该是善良的。记者这样一个陌生人的到来,没有引起它们丝毫的敌意。有的还凑过来表示友好。记者牵着它们走路的时候也没有表示任何反感。不过路过的一只宠物狗倒是吸引了它们的目光,呼啦啦六只狗那种要一拥而上的架势,把宠物狗给吓跑了。有人说,这是吃醋了。它们不想别的狗靠近它们的主人。
  据了解,在我市有不少爱心人士收养流浪猫狗。其中很多人认为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虽然流浪狗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快乐大于烦恼。(李大永)
作者:石全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