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老龄化形势严峻,如何应对解决养老难题?居家养老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组织为载体,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但社区居家养老所面对的养老群体往往过于庞大,想让每一个老年人都得到较好的服务,显然力不从心
2011年5月中旬某天晚上8点多,家住大观区菱湖新村的89岁空巢老人胡义生因心脏病突发不能动弹。危及关头,老人按下社区配发的“爱心一键通”,20分钟后,社区党员志愿者朱凤梅火速赶到老人家,撬开门锁把老人送到医院。
“‘爱心一键通’就是捆绑电话,以实现随时呼叫。”菱湖新村党支书袁芳说,为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配发“爱心一键通”是社区为辖区内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措施之一。“我们社区共有60岁以上老人789人,空巢老人26人,老年率达14.48%。做好居家养老服务是社区的重点工作。”袁芳介绍,囿于人员、资金、场地等因素,目前菱湖新村居家养老无法满足所有老人的服务需求,只能是“保主保重”,重点关注空巢老人。
据市民政局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我市60岁及以上老人达913366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8%;其中城镇190963人,农村722403人。65岁及以上老人达606119人,占全市总人口数9.8%。按照联合国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新标准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视该地区进入老龄社会。数据对比显示,我市老龄化现状十分明显。此外,高龄化、空巢化和农村养老资源稀少是我市老龄化呈现的三大特点。
全市老龄化形势严峻,如何从容应对,以解决全市养老难题?无疑,居家养老模式成为首选。居家养老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组织为载体,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由于其经济性、传统性和不脱离老年人所熟悉的环境等优点,广受推崇。但在实际操作中,社区居家养老所面对的养老群体往往过于庞大,而仅依托政府有限的财政投入和社区工作人员,想让每一个老年人都得到较好的服务,显然力不从心。
“面对老龄化现状,养老服务应多点开花。”长期在安庆老年公寓从事养老工作的张士杰认为,养老不应成为社会的包袱,而应把其当做一份饱含爱心的产业来运作。养老服务要长久发展,必须引入市场机制,通过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方法,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使养老服务成为兼具公益性与营利性的新兴产业。
一些有识之士建议,要以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四级为对象,建立辖区内老人信息库和养老服务信息评估反馈库。各级行政区要完善政府牵头的养老服务中心及站点建设,加快基层敬老院尤其是农村敬老院的建设力度,加大养老资金财政投入力度,着力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员,做好政府主导式养老。
“应积极发动社会志愿者和爱心团体参与养老服务。”袁芳说,菱湖新村因靠近安庆师范学院老校址的地缘优势,长期以来和安师院结成了爱心帮扶对子。学院每年都会有大批学生来到菱湖新村进行志愿帮扶老人的活动,他们不仅解决了部分老年人物质生活上的困难,还陪老人们聊天,给老人们表演节目,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作者:沈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