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我市春节后将现出行购票高峰

2013-1-21 18:02:03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新闻网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一年一度的春运即将来临。今年春运自2013年1月26日起至3月6日止,为期40天。其中春节前15天为1月26日至2月9日;节后25天为2月10日至3月6日。
  每一年春运都有着不同变化。在全国多处铁路春运逐渐步入抢票的高峰期,我市今年铁路春运目前呈现何种情况?春运购票是否进入了高峰期。1月19日,记者提前来到了安庆火车站进行探访。
【目击】
购票还未迎来高峰期
  19日上午,记者赶到了安庆火车站。当天恰逢周末,偌大的售票大厅内正在购票的人寥寥无几。而一旁的候车厅内,为数不多的乘客正在等待着一班开往上海方向的列车。而到了下午,一度出现大厅内没有一名购票者的身影。这些场景与每一年春运时车站内购票的“长龙阵”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个时候出门的人肯定比较少。购票的自然也不多。等春运正式开始的时候,车站将是另一番场景。”站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介绍,今年安庆火车站春运的客流由基本流、学生流、民工流、旅游流和探亲流组成。这其中又以学生流和民工流最为普遍。
  “今年春运安庆火车站呈现多个特点。首先,安庆及周边地区属劳务输出地,输出方向主要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春节前往这些方向的客流不会过多,都是以到达为主,节后返程客流才会增大。而且节后务工返程流、学生返校流及探亲流将出现叠加。另外,今年春运整体客流持续时间较长,特别是北京方向客流量高峰长,基本延续到春运结束。”安庆火车站党支部书记宋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由于安庆的地域特点,春节前客流基本是以达到为主,真正购票出行高峰期将在春节后出现。
【提醒】
购票方面的一些变化
  当日在安庆火车站购票厅的一面墙上,记者看到,早早挂上的“铁路互联网购票须知”和“电话订票须知”两块招牌,提醒着每一位进来购票的乘客春运期间在订票、售票和取票方面的一些变化。
  据了解,今年铁路春运的一个明显变化是铁路部门调整电话和网络订票预售期为20天。自2013年1月4日起,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预售期为20天(含当天)。据介绍,安庆市内客票代售点为18天,车站窗口为17天。上海铁路局局管内车站所有“D、G”字头列车车票起售时间为11:00;合肥车务段内(含安庆站)其他列车车票的起售时间为12:00。售票窗口在取电话订票和换互联网购票时的天数不受售票天数的限制。
  为了方便学生旅客购票乘车,早在2012年12月26日起,12306网站、电话、人工窗口可同步发售2013年3月3日前的各次列车学生往返票。
  在市民关心的电话订票取票方面,自2013年1月1日起,电话订票已实现全国通取功能,即通过电话订票的旅客可凭本人身份证原件,到全国任一车站窗口或代售点换取已经订购的车票。
  “这在以前,就只能在各铁路局范围内进行取票。”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今年春运期间通过电话和互联网订票,其售票张数也有了规定。电话订票、互联网售票一次限购五张,而在春运期间车站窗口(含代售点),则只对紧张去向车票一次限购五张,均不限席别。
【服务】
增加7个人工售票窗口
  “今年春运,安庆火车站将对春节后始发的各次列车旅客进行100%实名制验证。”采访中宋书记介绍,“考虑到节日运输期间,客流量大,乘客就需要携带本人有效证件,适当提前到车站办理验证检票进站手续,以免耽误行程。”
  此外,春运期间为确保旅客的人身及财物安全,维护车站良好秩序,火车站将不发售站台票,不允许无票人员进入车站接送。出行旅客也需要按照规定重量携带随身行李物品。对于不方便行走的重点旅客,车站将通过组织党团员服务队、社会青年志愿者对其提供帮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春运期间,安庆火车站还将新增人工售票窗口7个,加上既有的4个窗口和市内两处客票代售点(湖心南路168号、人民路邮政大厅),高峰时段车站共计13个售票窗口将全部对外发售车票,并专门设有取票、学生、重点旅客窗口。根据客流情况,延长窗口服务时间。同时车站将细化节前、节后旅客乘降方案。对客流较大的列车,采取旅客提前检票、以车待候;细化组织措施,优化进站路线,设置详实标识,引导有序上车。客流高峰期间,车站将实行分车次、分时段凭票候车。

 
  图为乘客正在购票。徐火炬 摄

作者:陈海波 王虎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