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宜秀区文化下乡丰富居民生活

2月23日,正月十四,下午2时30分的暖日照得人懒洋洋的。在宜秀区大桥街道叶祠社区居委会门前的广场上,近百名居民围坐成一个半圆状,其中,有头发花白、手持拐杖的老人,有头戴着毡帽、抽着香烟的汉子,还有怀里抱着婴儿的妇女,他们的表情无不专注。
  人群的外围是成群胡乱跑动的小孩和玩着滑板的少年。两个高音大喇叭放置在人群两端。“我家住在大桥头,起名叫做王小六,去年看灯我先走,今年看灯我带头……”曲调优美的黄梅戏《闹花灯》的唱词在空中不断游动。原来,围坐在此的居民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着黄梅戏演出。
  “都是老地方戏,通俗易懂,很好听,很难得!”家住该小区、手里拿着香烟、听得如痴如醉的48岁的韩宗华对记者说。一下子被记者打断,他显得有些不高兴:“听得正得意呢,怎么忽然打断我啊?可惜了,可惜了!”韩宗华说自己是黄梅戏老戏迷,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打开市黄梅戏频道看黄梅戏。“每天饭可以不吃,烟可以不抽,但黄梅戏是一定要看、一定要听的。”
  “元宵节前,区里组织文化下乡,以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宜秀区宣传部的某负责人说,从去年腊月二十四到今年正月十四,该区像这样的送文化进社区活动已经搞了十多次了。
  手拉着4岁女儿的32岁的江萍是该社区的居民,她坐在小板凳上,眼神专注地盯着戏台。“板凳是自己从家里带的,”她说,“我本来在家里看电视,正准备约人打麻将呢,突然听到小区里传来唱黄梅戏的声音,赶紧就跑出来了。”江萍说,送黄梅戏进社区的演员们演得好、唱得好,很专业,很有味道,比电视上看得有意思多了,希望他们常来。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著红袍,帽插红花好哇好新鲜哪……”下午4时30分,最后一个节目黄梅戏女驸马选场《洞房》的曲调声响起,约5分钟后,曲声终止,表演结束,但台下的居民们散开地异常缓慢,有的人刚走了没几步,又回过头来望望,似乎有些意犹未尽……
作者:沈永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