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升高,隐形眼镜也开始进入销售旺季。近年来,我市不少女性为了外出方便选择佩戴隐形眼镜,一些隐形眼镜可以美化瞳孔,让其变成蓝色、灰色等各种迷人色彩,因此这些彩色隐形眼镜也得到了很多姑娘的宠爱。目前我市隐形眼镜的市场运营情况如何?隐形眼镜到底应该如何正确选择和佩戴?据悉,第一季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公布,隐形眼镜位居榜首。(《安庆晚报》5月9日)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平心而论,科学佩戴隐形眼镜尤其是“美瞳”产品,确能使双眼更加闪亮有神,别有风情。但若是不慎让“假冒伪劣”钻了空子,不仅无法实现增美之效,反而会伤及眼睛、导致眼疾,严重的恐有失明之险。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门出台规定,将隐形眼镜纳入第三类医疗器械受理,这是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的提前干预措施,也给商家的规范经营套上了“紧箍咒”。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劣质隐形眼镜仍旧热销市场,部分商家依然我行我素,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监管的“缺失”和执法的“缺力”。
看来,治理隐形眼镜,寄希望于商家的良心发现和自律觉醒,恐怕无济于事。只有消费者有效防御,职能部门严格执法,才能更好地形成对眼镜安全的铁腕保障。
对消费者而言,科学理性地使用隐形眼镜方为上策,否则必定会为美丽付出沉重的代价。面对形形色色的市场乱象,消费者更要“增智健脑”,掌握辨别真假的本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练好一身“金钟罩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用科学的消费观念、理性的消费行为来保护自己、维护市场:无安全,不消费。
保障眼镜安全,需要监管部门持之以恒地铁腕监管和执法。因此,工商、质监等部门对隐形眼镜安全必须保持常态化的“零容忍”,一方面要注重教育引导、警示在前,让消费者既不贪图便宜、又不贪恋洋货;另一方面要创新机制、严格执法,对违规经营者施用重典、严惩不贷。
当然,保障隐形眼镜安全,还应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可通过行业协会、市场协会等组织的干预和管理,对不合格产品坚决下架、铁定退市,让不良商家感受到来自市场的压力,从而自觉遵守市场准入法则,约束自身经营行为。
作者:徐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