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记者来到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教学楼的2楼,远远地传来悠扬的音乐声音,寻着声音记者来到这间舞蹈教室,十几名小舞蹈者手上拿着圆扇,在老师的手势指引下,跟随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
教孩子们舞蹈的是一名女老师叫严娟,她告诉记者,跳这支舞蹈的孩子都是聋哑姑娘,因为听不见、说不出、她们学习舞蹈要比平常人困难很多,节拍的强弱全都靠老师的指挥,急缓都看老师的手势,像他们现在表演的这支舞蹈《徽韵》就需要近半年的磨合时间,每一个动作都要分解后手把手的教,她们很努力。
18位女孩,她们中年龄最大的有21岁,最小的只有14岁,由于大部分的孩子都来自农村,很少有舞蹈基础,所以学起来更加困难,所费的时间、精力也会更多,由于孩子们还要学习文化课,训练的时间基本都安排在课余时间,每天的训练课程包括压腿、下腰、圆场步等动作,每天的训练时间将近4个小时。
来自枞阳县的张青青今年14岁,是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正在上6年级,她以前没有接触过舞蹈,到目前也只学习了3个月的时间,但她很努力,记者通过老师的手势问她喜欢舞蹈吗?她的回答是,很喜欢。
徐娜,今年上高二,21岁,家在冬至,她用写字的方式告诉记者她很热爱舞蹈,但是学习舞蹈也很难,尤其是腿脚的动作,她说她以后想当一名教师。
来自宿松县洲头乡的熊媛今年正在上高一,以前表演的节目《黄梅大鼓》也曾获得省内比赛的二等级,她说她以后想学设计,最喜欢上的课是英语课。
18名女孩,她们怀揣各自的梦想,虽然她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但是他们用努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也收获了快乐,今年三月份她们表演的舞蹈《徽韵》在安徽省第八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获一等奖,并将于今年8月份代表安徽省参加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期待她们获得更好的成绩。
训练前一名女孩对着镜子梳头
同学们正在压腿
学生熊媛跟老师用手语交流
这是每天的必修课
压腿
一名女生露出痛苦的表情
作者:徐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