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道干净,广场漂亮,村庄环境美。”最近不少到过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的人这样感叹。10月18日,记者随2013安庆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在该村采访时发现,原来城里才有的“门前三包”制度,在这里已经落户,而且效果还很好。
黄梅村是一代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的家乡,是安庆市生态示范村,也是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该村自去年9月份启动美好乡村建设以来,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以村部为中心,以严凤英故居严舟组为核心区,着力建设美好乡村,做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在宜城板块率先打造“全区领先、全市争先”的美好乡村建设示范区。
走进黄梅村,小桥流水,绿草茵茵,民居整齐别致,广场设施齐全……一股新农村气息扑面而来。该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把农村清洁工程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拆除脏乱差、危旧的建筑物,实行“三清”、“四改”,清淤整治西干渠2000米,整治当家塘。与此同时,见缝添绿,建成绿化广场8处,面积5000平方米。此外,该村还建成了3处农民文化休闲广场,并配套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建成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生态彩砖停车场,累计投入资金1000万元,受益人口1500人。
美好乡村建设见成效后,保持常态运行是关键。黄梅村完善机制,重在管理,把美好乡村建设成果变为群众自觉参与行动。这其中,推行农户“门前三包”制度,是该村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一大“法宝”。村民朱小白已经习惯了每天早上将房前屋后打扫一遍,然后将垃圾扫进垃圾桶。“现在环境这么好,我们当然也要自觉,好环境要人人维护嘛!”她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据黄梅村村主任章新民介绍,为改变以前农户房前屋后脏乱差、卫生环境难治理问题,该村专门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征询意见,并参照城市管理经验,对农户门前路段进行统一划分,由理事会与各户签订“门前三包”承包合同,即各家各户包门前环境整洁,包家禽实行圈养,包门前绿化美化。如在绿化美化方面,理事会完善苗木托管机制,对所有各户门前的树木和绿化草坪登记造册,委托给农户义务管理,不定期组织对绿化地面进行除草、修剪树枝。
此外,村里还聘用了2名环卫工人,配备了50个垃圾桶和一辆清运车,采取户清扫、组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做到日清保洁。通过推行“门前三包”,黄梅村村庄环境焕然一新。
作者:宣理平 闫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