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刘会根传承“翠兰”手工制茶技艺

2014-5-8 18:31:36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新闻网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在上世纪90年代,手工翠兰茶岳西全境皆产,其制作工艺在民间广为流传。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茶叶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熟练掌握岳西翠兰手工制作技艺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只有包家乡石佛村冯礼斌、姚河乡香炉村刘会根等为数不多的茶叶人,仍在坚持手工制作岳西翠兰,坚持守护着这项弥足珍贵的传统制茶技艺。4月23日,记者来到姚河乡香炉村竹山专访刘会根,一睹手工制茶的风采。
手工制茶历经八道工序
        刘会根所居住的香炉村竹山组是历史名茶“小兰花”的原产地,也是新创中国名茶“岳西翠兰”的原产地。刘会根自小与茶为伴,受祖辈熏陶,制茶技艺纯熟,他全程参与了1985年岳西翠兰研制和创牌工作。作为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岳西翠兰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今年已53岁的他依然坚持住在大山里,守护着古茶园和传统手工制茶技艺。
        4月23日下午,记者走进刘会根的茶厂发现,这里的生产车间与别家茶厂有很大的不同,除了机械制茶车间,还有一个很大的手工制茶车间。下午5点多钟,茶农陆续将鲜叶送到茶厂,刘会根会精选出当天最好的鲜叶拿来用手工制作。够得上手工制作标准的鲜叶分三级: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初展。同一级别的鲜叶“要求大小匀齐,老嫩一致,壮瘦相同;不带老叶、老梗、单片叶;不采鱼叶、雨水叶、病片损伤叶,紫芽叶、对夹叶。”挑选好的鲜叶先摊放在洁净的竹匾上,随后即开始炒制。
        炒制茶叶的锅有两口,并排放在一起,分头锅和二锅,需要两个人一起操作。头锅的作用是散发青气、形成茶香,锅温在120℃-130℃左右,以叶片投锅后“沙沙”响为宜。投入鲜叶后翻炒要干净利索,炒制分为三个阶段,手法有“抓、抖、撒”,“抖、带、甩”和“拢、带、甩”。待叶质变软,青气消失,茶香出现时用小棕帚扫入第二锅。二锅锅温为80℃-100℃,以手触锅底烫手为宜。二锅的作用是理条、增香,手法有“拢、带、撒、磨、滚”,直到茶条成形,用棕帚扫出锅面。记者注意到两口锅都是倾斜着放的,刘会根解释说,锅斜着放一来便于理条,二来还能防止烫手。锅的温度很高,像他们操作熟练的话是不会烫到手的,因为每次翻炒他们都会抓在茶叶上,不会抓到锅上。炒制茶叶不但对锅有讲究,对燃料也是有要求的,不能用柴火,必须用上好的白炭。“用柴温度不好控制,而且有烟,茶叶最容易吸收烟味,所以在我这里面用的全是无烟的白炭。”刘会根说。
        鲜叶从两口锅里炒出来大概需要8分钟,茶叶出锅后需均匀薄摊于皮纸上,散去湿热,使叶内水分均匀分布。然后再放在烘笼上,用栗炭火烘焙,烘笼顶部温度80℃~90℃,一分钟轻翻一次,待至七成干时,下烘摊凉。下烘茶叶倒入竹匾中,目的是促使芽叶水分均匀分布。复摊之后还有一个步骤,足火。足火是低温慢烘,发展香气。烘笼顶部温度为50℃~70℃。烘焙中要定时翻动,直至足干后,下烘摊放备装。
手工茶已成为“奢侈品”
        手工制茶工序繁琐,也很耗人工,需要三个人一组,一组一个晚上也就能制个3斤多干茶。如今手工茶已然成了“奢侈品”,最高能卖到3000多元一斤。“手工茶颜色、香气、滋味等质量因子要明显优于机械制作的。不过由于手工制作成本高、难度大、产量低,每年做的量都很少。去年做了100多斤茶,今年才做了8斤多茶。”刘会根说。
手工制茶技艺成功申请“省遗”
        刘会根1979年高中毕业后就开始接触手工制茶,1985年他参与创制的岳西翠兰茶样参加全国名优茶评比,获“中国新十大名茶”称号。此后,他制作的产品在省内外茶叶评比中,屡获诸荣;2010年4月,获岳西翠兰茶王赛“茶王”,100克岳西翠兰茶王拍卖价3.9万元,全部捐赠玉树地震灾区。此外,刘会根精心制作的岳西翠兰,2010年9月被外交部做为国宾礼茶,由胡锦涛主席赠送给来我华访问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
  说起这些,刘会根很是自豪。高档岳西翠兰,必须应用手工技艺制作,才能达到相应水准。所以这些年刘会根一直致力于岳西翠兰手工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与推广工作。2010年,岳西翠兰(绿茶)手工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这项技艺的传承人,刘会根表示,他一定会按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要求,认真保护,课徒授业,不仅要让翠兰手工制作技艺原汁原味的长期保存,还要努力发扬光大,争取让更多的消费者品赏到上乘手工岳西翠兰茶。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