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出去演黄梅戏,都是市里给我们开介绍信,到哪个地方人家都会热情接待。现在老了跑不动了,就在家门口天天唱两嗓子也很幸福。”演了一辈子黄梅戏的丁中秋说道。回忆起当年演出的盛况,已经74岁的他满是自豪。
每天下午在莲湖公园的“票友广场”,只要天气良好,丁中秋都会组织一个黄梅戏班进行演出。他说,这个班子里的人纯粹都是因为对黄梅戏的热爱凑到一起的主要是自娱自乐。
年轻的女大学生潘婷婷也是这个广场的票友,她刚刚毕业于安庆师范学院黄梅剧艺术专业。只要周末有空,她就会来这里听上几曲,跟前辈交流学习一些经验。“我们这行吃的是青春饭,像韩再芬老师那样的能有几个?这条路不好走,但我既然选择了,即使苦点累点,都是值得的。”她说。
而在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同样学习黄梅戏的丁琳今年只有十岁,她来自安庆宿松,在爷爷奶奶的建议下选择了黄梅戏这条道路。面对未来,稚气未脱的她却有着自己的梦想:“我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这几年,跟着老师和姐姐们打好基础,然后考上个好大学继续学戏。”
“树上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上个世纪50年代,由严凤英主演的电影《天仙配》一经问世,就受到海内外观众热烈欢迎。据1958年底统计,仅内地观众就多达一亿四千万人次之多,创造了当时票房的最高纪录,一时在海内外引发了黄梅戏热潮。风靡之下,黄梅戏开始成为安庆这座小城的文化象征。草根出身的地方小戏,已然渗透进了这座城市的生活之中。公园、长江边,到处可见市民自发围聚起来,唱上几嗓子。
“今天要想回到最辉煌的时期不太可能,因为时代不一样了,我们生活方式更多了,但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传承下去,我们要尽可能寻找能够成材的,然后慢慢培养。”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史湘云的扮演者郭宵珍现任安庆师范学院黄梅剧学院老师,谈到黄梅戏的人才培养时这样说到,“我非常享受育人的过程,在其中,我可以看到学生的那种追求,也能触摸到自己关于黄梅戏的梦想。” 史阳琨摄影报道
为了练好从椅子上往下跳的动作,来来回回要跳很多次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老师手把手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