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涛: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成果
6月18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新浪、搜狐、网易等国内多家有影响力的网站相继转载了美国《世界日报》的一篇报道———《美华裔科学家人类微生物组研究现新成果》,该报道称,华裔科学家丁涛与密西根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和免疫学副教授史洛斯(Patrick D. Schloss),日前在新一期的“自然”(Nature)杂志中,发表“人类微生物组研究”的最新成果。殊不知,这位致力于微生物研究多年的科学家丁涛是安庆一中2002届校友,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留学美国,2012年取得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生物博士学位,并担任过密西根大学博士后研究,目前在纽约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近日,记者通过QQ采访了这位“天之骄子”丁涛。
研究出新,权威杂志刊载文章
众所周知,《自然》杂志是全世界最权威、最有名望的学术杂志之一,在《自然》上发表文章需要经过极其严格的同行评审,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每年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在《自然》中以论文的形式发表的。由此可见,丁涛的研究成果意义重大。
“在美国的研究生生活,是以进行研究为主体的,头一两年需要修完规定的课程,之后就完全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学位的评定授予也是以研究工作的进展和成绩为考核的依据。”丁涛说,一般一个实验室里有一个导师、几个博士后、几个研究生、一两个技术员。刚进入一个实验室的时候,课题大多是导师设定的,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自己也会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方法,这时如果能够得到资金支持,就可以沿着自己的设想继续深入下去。他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关于“人类微生物组“研究的最新成果,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的。
丁涛的研究是整个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鄄crobiome Project) 的一部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整个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细菌无处不在,大多数细菌对人是无害的,人体其实与很多细菌共生。类似于每个人独特的基因组,每个人身体不同部位的菌群共同构成了这个人的微生物组。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就是要对人体各个部位的细菌进行全面的研究,从而了解它们对于人体健康的意义。”丁涛介绍说,他们的研究发现,虽然每个人都拥有专属自己的微生物组,但每个部位的微生物组都可以被划分成相对稳定的几个种型;这些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组构成存在差异但相互关联,而且受到人的生活史的影响,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我们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分析人体微生物组,从而为未来提供个性化医疗方案提供基础:每个人的微生物组都不一样,不同的时间点的微生物组也不一样,在制定医疗方案的时候考虑微生物组的状况,会使得医疗方案更具针对性,更有效。”
兴趣使然,致力于微生物研究
若问丁涛为何对微生物研究情有独钟?这还得从他在中科大上学时说起。“我本科学的就是生命科学专业,大四时实习,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进入了孙宝林教授的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室开始进行研究工作。孙教授是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读的博士,他的导师James Tiedje是世界著名的微生物生态学专家。在孙教授实验室的工作让我对于微生物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兴趣。”丁涛介绍,他到美国之后进入了植物病毒学方面的专家Ulrich Melcher教授的实验室,在讨论中Ulrich Melcher教授提到,他在研究植物病毒时发现,似乎有很多细菌以一种无害共生的形式在植物内部生存。这引起了丁涛的极大兴趣,于是他决定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就是植物内共生细菌群落endophytic bacterial community。在博士期间的研究让他对于微生物群落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希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所以博士毕业后丁涛就以此作为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
家庭教育,注意培养学习习惯
丁涛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他从小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从小我的家庭给我创造了很好的环境。我爸爸很注重启发我,培养我的兴趣,在送我上幼儿园的路上,他就在教我认识商店招牌上的那些字。而我妈妈则很注意培养我良好的学习习惯,小时候每天作业她都会检查,如果汉字写的不好看,算式写的不工整,她都会让我重来。我奶奶也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爸妈都上班不在家的时候,奶奶很好的照顾了我的生活。我很感恩这些。”丁涛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丁涛的逻辑思维非常强,说话很严谨。“对待科学上的事情,我会比较严谨,比如有时和家人朋友闲聊,聊到某个和我的研究背景相关的专业领域的问题,我会认真的去探讨解释,即使对方完全不具备这方面专业的知识。对待网上很多涉及到科学方面的话题,我一般也会认真的去看待。对我来说,科学给了我一种科学的训练、科学的态度。”丁涛坦言。
如果你就此认为丁涛是一位不苟言笑的“理科男”,整天沉迷于科学实验中,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工作时认真对待,生活中丁涛就是一个平常人,特别重视家庭生活。“工作之外的时间我一般都是和老婆孩子待在一起,家庭是我事业前进的最大动力。特别我的爱人,她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丁涛介绍,他很喜欢和妻子孩子一起去买菜,也会把对待科研的钻研态度移植到生活中,上网看菜谱研究做菜,也会对照网上的视频修理车窗。“因为人工费很贵,在美国生活很多事情都得自己动手。好吃的买不到呢,就只好自己来做。”丁涛说,美国人跟我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都不一样,但他还是会努力融入当地人的圈子中,去了解美国的文化,去与人多沟通,努力去适应当地的环境。
享受生活,博士后也爱玩游戏
“很多人觉得博士似乎都是一群怪咖,生活无趣,就像电视剧《生活大爆炸》里那样的。其实我读博的时候,身边一群读博的朋友,大家经常在一起K歌、打游戏、玩三国杀、开车出去旅游。”丁涛说,“我们玩三国杀那可是相当专业,之前我组织过中国学生的三国杀比赛,3v3团队作战。”
丁涛的爱好很多,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乐趣的人。很难想象一位认真严谨的科学家在生活中会是个文艺青年吧?丁涛就是这样。他非常喜欢音乐,除了流行音乐之外,还特别喜欢新世纪音乐、世界音乐和古典音乐:马勒和德沃夏克是他最喜欢的古典作曲家,而当代作曲家中他最喜欢久石让。此外,他还非常喜欢读书、看电影,这大约是文艺青年的必备技能吧。
世界杯期间,足球是丁涛最大的爱好之一,作为球迷的他又怎会错过?“我高考那年赶上2002年世界杯,但最后的决赛我也没落下。2006年世界杯恰逢我大学毕业,算是最轻松的时候吧,那时候科大的大礼堂每天开放给学生在里面看球,各个阵营的球迷一起在礼堂里喊,非常的热闹和痛快。这届世界杯已经是我在美国看的第二届世界杯了,我还在参加天天直播的球迷留言活动呢。”丁涛笑着说。
“‘学霸’都是拼命读书的人”,这个观点丁涛并不认同,“我觉得很多学霸都是爱玩的人吧,只是懂得分清轻重、拿捏平衡。2004年的欧洲杯期间,正好在准备大二的期末考试,加上那学期学习任务非常重,我就一场比赛都没看。这大概就是我的个人自制力吧。”
学长寄语
相比起选择专业,选择一所学校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未来面对生活的态度,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选择学校还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大家多了解学风和环境,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最契合的。至于专业,我觉得本科阶段还是打基础,所以专业未必会和自己未来的职业密切相关。关键是把握好大方向:想去做工程,还是想做管理,还是想做研究;这些大方向理清楚,未来都有不断挖掘自己兴趣和潜力、不断进行专业调整的机会。很多人可能会盯着就业形势,但我还是会说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业形势是瞬息万变的,现在火热的,四年后未必如此;而你个人的兴趣则一直会是你在这条道路上前进的最大动力。
相关新闻
- 白泽湖乡村民种藕养花两相宜(2014-7-16 16:14:48)
- 七月赏荷,胜食多少人间烟火(2014-7-16 16:14:25)
- 西瓜临时销售点咋“叫好不叫座”?(2014-7-16 16:14:08)
- 秸秆焚烧现象得到控制(2014-7-16 16:13:51)
- 安庆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2014-7-16 16:13:27)
- 上半年全市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39803人(2014-7-16 16:13:10)
- 送戏进万村让61万人次群众收益(2014-7-16 16:12:55)
- 地税推行“容缺办理”服务(2014-7-16 16:10:55)
- 开展督查严禁冒险航行(2014-7-16 16:10:11)
- 今年社会保险月最低缴费工资基数2391元(2014-7-16 16:09:34)
更多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 学生爱“泡”图书馆
- 市食药监局部署排查“减肚子汤”类产品
- 怀宁县凉亭乡建立我市首家800亩的美国牛蛙
- 父母老了,谁是残障子女的依靠?
- 桐城二十四小时巡查地质灾害点
- 枞阳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启动
- 枞阳增殖放流600万尾鱼苗
- 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宣传进工地
- 省十三运倒计时100天启动仪式暨市职工运动
- 城西501路公交线将于6月23日开始试运行
- 远离毒品 我们一起行动
- 市职工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举行
- 梅雨季节叶类菜价格上涨
- 安庆3D魔幻艺术画展举办
- 怀宁积极应对强降雨灾害
- “毛泽东号”机车带安庆人去北京
- 枞阳县严禁党员干部摆“升学宴”、“谢师
- 《神机妙算刘伯温》杀青发布会在浮山举行
- 太湖获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
- 社区开展手工编织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