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潜心研习古琴演奏的张维娜

2014-8-16 13:39:59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新闻网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古琴,又称瑶琴、七弦琴,是“琴、棋、书、画”四艺之首。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弹拨类乐器,熨贴着千年的人文积淀和儒雅品格。一方桐木,七根丝弦,在指尖流溢着自然神合的奥义和中正平和的文人情怀。然而就是这样“土生土长”极具中国风的华夏乐器,在三千多年的岁月长河中,它的中国传统音乐正统地位逐渐被瓦解。时至今日,当你漫步于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很难听到古琴的浅吟低唱,百转千回。日前,记者走访了痴迷于古琴研习和演奏的张维娜。

  七月中旬,位于沿江中路一家咖啡馆大厅内,隐约飘着氤氲的熏香气息,一阵阵悠远深沉的曲音隔空传来。记者追寻声音踱步而寻,远远看到,十几名中青年身着汉服抚琴奏乐。其中一名中年女子左右手操琴动作简洁有力,起伏得当,浑身散发着文人的儒雅气质,旁边还有少年吹箫伴乐,琴音、箫音两种曲音相互融合,在耳畔不断回荡。在场观众静静聆听,沉浸其中。记者上前一打听才得知,原来学生和老师相聚在此举办我市首届古琴雅集。坐在中间的白衣女子叫张维娜,祖籍江苏,却是个土生土长的安庆人。从小出生在文艺世家的她,跟随父母的宣传队四处演出,学会了扬琴、琵琶等十余种乐器。近年来,她痴迷于古琴的研习与教学,在民乐传承与弘扬和教学理念等方面师承国乐大师收藏家、民族音乐教育家方锦龙,并在国内遍访名师,学艺于岭南派传人谢导秀、中国琴会常务副会长杨青、斫琴大师及古琴演奏家王鹏、杜大鹏、陈逸墨等诸多琴家。

  古琴养在深闺无人识

  张维娜告诉记者,在她的心里,这一次的演出格外有分量,因为能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这次活动和舞台来认识和了解古琴,也让学生有个得以展示的舞台,对于她而言,古琴的传承,已成为她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安庆城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然而多年来城中少了一味足以显示深厚人文风韵的古琴声。

  据张维娜介绍,一直以来,在众多器乐比赛和琴行中,人们很少能够见到古琴的影子,是因为很多人不知古琴为何物,常把古琴与古筝混为一谈,而且在社会普及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喜爱古琴的人也不在少数,但喜爱和学习是两回事,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很难对古琴产生浓厚兴趣。

  古琴曲高和寡愉己不娱人

  在她看来,古琴变成稀罕物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曲高和寡愉己不娱人。它无法像其它乐器一样,不使用扩音器也能演奏给多数人听。古琴只能在人们心神宁静后,才能细品其意境。而且古琴造价高,每一张古琴必须手工精巧制作,无法批量生产。选木极为考究,杉木须选百年以上,还要存放至木材干透。反复刷上几十遍漆,加上珍贵天然原料,将古琴推入收藏级别的圈子。重要的是,古琴历史上一直是士大夫专宠,琴谱玄机奥妙,这种减字谱,只记录指法和音高,不标注节奏,弹奏者必须要一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细胞,领悟曲谱意境,经过无数次的摸索,最后才能确定节奏。这也使古琴成为一门活的艺术,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记谱法都无法比拟的。后来文革的一场浩劫,作为四旧的大量古琴被毁,琴谱被烧,也造成传统文化传承的断层,目前保存下来的古琴曲有3000多首,所以对于知音而言,破琴值万金,一页琴谱一两金。

  期盼古琴的春天早到来

  8月初,记者走进张维娜的琴舍,其实就是她的家,布置淡雅的琴房,面积虽不大却古韵飘香,墙壁上挂满了古琴,木质的家具配上仿古茶具、香炉、木雕,营造出浓郁的古朴氛围。书柜上堆放着成排的古琴曲谱,谱上泛黄的纸张、繁琐的文字,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沧桑感,处处展示着她对古琴的喜爱之情。

  对此,张维娜表示之所以古琴能绕梁不绝,让人安宁,一方面是古琴的琴弦比较长,而且弦细音低,拨一个弦音从出现到消失长达10秒钟,清音袅袅,自然会觉得内心安宁。对于古琴在安庆的传承,张维娜言语中无不透露出忧患意识,因为她还在寻觅知音。“早在2003年,古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此之前,1977年8月,美国‘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伯牙与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琴曲,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古琴能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早已证明它的艺术价值,真正的艺术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