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怀宁县平山镇皖山食品公司的办公室里,范志平通过显示屏花了10分钟检查水稻生长的情况。
这是农业物联网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一个多月来,他随时可以通过办公室里的显示屏,观察5公里外175亩核心示范区里的水稻生长。如果愿意,他甚至可以看清稻叶上有没有病虫害。
和其他的监控室一样,范志平面前的一面墙上,集中装着9块显示屏,其中8块显示屏上显示的是水稻的苗情,还有一块上显示田里空气和土壤的湿度、温度以及风力风向等数据。有了物联网,范志平种稻子不再凭经验、靠感觉,而是靠数据说话。
一个多月前初步建成的农业物联网投资570万元,这也是全市唯一的一处智能农业项目。它的好处显而易见:以往看苗情,范志平要骑上电动车到田间分片检查,通常需要一上午的时间,而现在他大部分时间只需要坐在办公室里点点鼠标。
农业物联网不仅节省人力,从长远看也经济:这片稻鸭共生示范区里有3500只鸭子,全部靠网络监控。而原来要请四个人看养,每年仅人力成本就是十多万元。
更让人高兴的是,现在可以随时请安农大的教授为水稻“把脉”。遇到种植、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请农业专家进行远程“诊断”,开出“药方”。范志平说,如果没有物联网,就要专程到省里请专家为农产品“看病”。
怀宁县农委主任钱时平说,农业物联网能对农作物播种、生长、施肥和收割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为农产品质量追溯提供了保障。示范区里农产品的生长情况通过摄像头24小时摄录,资料存放在服务器里,保存时间长达两个月。这为农产品的质量追溯提供了方便。
示范区生产出的有机富硒米现在贴上了二维码。通过二维码查询,产品来自哪里以及种植规模等信息,消费者都能一目了然,实现从餐桌到田头的全程追溯。
由于品质有保障,稻鸭共生示范区的农产品引起了上海的食品龙头企业光明集团的兴趣。光明集团愿意将它们纳入自己的销售渠道,销往全国。
物联网技术翻开了智慧农业的新一页。但这还只是第一步,到年底全部竣工前,物联网技术还要继续投入630万元。范志平说,下一步还要对土壤养分进行分析和配置,以期生产出更高品质的产品。
平山镇镇长汪金生则看得更远:“物联网技术应该运用到大棚里去生产有机蔬菜,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他说。
作者:记者 陈超 通讯员 檀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