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信用安庆”向失信行为说“不”

2014-9-29 10:26:06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热线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诚信是道德之基,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诚信缺失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却普遍存在。加强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近日,我市20家单位联合签署“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构筑共防共治信用体系,以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正式向失信行为说“不”!

  约束乏力,失信者挑衅司法威严

  近年来,毒奶粉、毒大米、毒胶囊等事件层出不穷,危害广大消费者权益。今年上半年,市食药局检查全市生产企业618家,监督抽检出15家企业产品不合格,查获问题食品1112公斤,查处餐饮违法案件156件,食品抽样检测发现不合格产品32批次。市质检部门对全市产品抽查发现19批次不合格。

  “监管检查年年抓、问题产品年年现”多家执法部门无奈地表示,尽管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违法案件却屡禁不止,突出反映了部分企业诚信严重缺失。

  “信用危机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安庆师范学院政治学院罗本琦教授指出,由于信用缺失,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褪色;由于信用缺失,传统的力量不再彰显,文化基因危机;而在现实层面,则表现为失信者无所畏惧,人际关系不稳定因素陡增,社会矛盾凸现。

  信用危机还威胁到法治社会的实现。失信者无畏、肆意践踏“诚信”行为,同样挑衅着司法的权威。据统计,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3954件,未执结案件有785件,在执行案件中,标的执行到位率仅74.71%。面对失信的“老赖”,法院裁判文书也变为一纸“白条”,无可奈何。

  “官司打赢了,执行无法到位,法律的权威性受到严重损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张胜告诉记者,被执行人有能力但拒不执行判决结果,或者隐蔽、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的情况并不少见。由于执行手段软弱,强制震慑力不够,联动机制没有全面落实等原因,很多“老赖”把诚信抛之脑后、千方百计逃避法律制裁,直接影响司法公正在百姓心中的感受。

  信用制裁,“黑名单”威力初现

  “没想到不履行法院的裁判,连飞机也坐不了。没办法,我只好来交钱了。”9月15日,在枞阳法院执行局,主动前来交纳履行款的王某垂头丧气地嘟囔着。原来王某因借款官司败诉,却拒不执行经判决结果因而被列入法院“黑名单”,受到了“限制高消费”的信用惩戒。无独有偶,怀宁县另一位当事人也因法院“黑名单”无法申请银行贷款,迫于信用惩戒压力,最终自觉履行法律义务。

  去年11月,我市两级法院正式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即“黑名单”)制度,对判决案件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的,将其纳入“黑名单”。截止2014年8月底,全市法院共有541名“老赖”进了“黑名单”,其中509名为自然人。

  “最高院出台‘限制高消费’令后,列入‘黑名单’的当事人被限制乘坐飞机、高铁、火车软卧,出入高档酒店等。惩戒措施的兑现,大大增强了对失信行为的震慑力。”除了“限高令”,我市各地法院还通过向互联网、法院电子显示屏、报纸、电视台等多种媒介曝光“黑名单”,甚至在当事人住所附近及所属镇、村(社区)发布公告,让“老赖”榜上有名、无处遁形。“黑名单”公布以来,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和有力的惩治措施,先后有72位“上榜人”履行了法律义务。

  部门联动,共建“信用安庆”

  今年8月份,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牵头下,市中级人民法院、安庆日报社、市发改委、公安局、民政局、消协等20家单位联合签署《安庆市“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开启“信用安庆”建设的新时代。

  “备忘录以提升诚信意识为根本,以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为重点,力争通过几年共同努力,推动形成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环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王颖迪介绍说。

  “发挥备忘录作用,必须借助信息共享平台作用,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市发改委副主任李木林表示,近年来,我市已经采取按照“以金融征信为重点、经济领域征信为基础、辐射社会诚信建设”的部署,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前,我市征信系统已经收录了约80万名自然人和17720户企业的信用信息,建立了农户信用档案67.81万余户。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正在抓紧建设中,争取年内投入运行。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