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快讯 >

三险三金保障足 申洲纺织:家门口的好企业



90后女孩艾琦琪车间认真地工作。徐火炬 摄


9月25日,由望江县开发区人社局等部门组织的来自宿松县汇口镇、洲头乡等地的50余名职介经济人和务工代表在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进行考察。 徐火炬 摄

  在望江县经济开发区有这样一家纺织企业,主要产品为销往欧美、日本的针织运动系列服装,是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知名企业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制造商。作为目前安徽省最大的针织服装生产企业,申洲纺织(安徽)有限公司自2009年落户望江县以来,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难问题,快速带动了望江工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9月25日,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家在县级地区新建的企业,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来是因为公司依托于总部申洲国际集团,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管理等体系,是一家相对成熟的企业;二来就是得力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给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与发展环境。

  申洲影响力:

  望江引进了一个好企业

  9月25日上午,在申洲纺织(安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班组长唐义章正在忙碌,“从2009年建厂之初,我就进入公司工作,这几年,公司发展特别快,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工资年年都在涨,像我这样的班组长,一年下来,挣个六七万块钱不成问题。”唐义章笑着说。

  在进入申洲公司以前,老唐带着妻子在福建打工,每年回不了几次家。由于没有什么文化,干的都是一些最底层的活,一年下来几乎攒不了几个钱。“家里有老人和孩子,我们常年在外打工也不安心。”自从2009年,申洲公司在离老唐家不远的地方建了厂,老唐和妻子商量着还是回来干吧。

  如今,老唐一家四口都在厂里上班,两个女儿已经嫁人,就老唐夫妻俩来说,一年的收入估摸算下来就有十多万元,“公司还为我们买了养老保险,不仅我们钱挣得多了,家门口上班心情也好啊,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老唐说。

  “目前,我们公司在职员工有7800人,大部分都是望江本地人。这几年来,累计发放工资11.3亿元,人均工资达到4000元。”沈冬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组建了九个缝制主体车间、裁剪中心、印绣花车间和后勤行政保障体系。自2009年以来,公司年缴利税额逐年上升,截至今年7月,已累计上缴税收18121万元,其中仅今年1-7月份,就实现利税3779万元。2014年1至7月份出口创汇2033万美元,2009年至今年7月份累计总达10879万美元。

  申洲作为国内国际知名的针织服装企业和上市公司,把人性化、规范化管理视为企业发展的“牛鼻子”,规范化管理是基础,人性化管理是关键。“在我们望江县当地有这样一句顺口溜,‘申洲就在家门口,照看老小不用愁,吃饭住宿都免费,三险三金保障足。’事实也是如此。”采访中,不少员工都这样表示。

  望江吸引力:

  申洲迎来了一个新机遇

  望江全县有60多万人口,由于前些年该县工业基础薄弱,就业岗位较少,大部分劳力除在家进行农渔生产的,常年都在外务工,仅高士、鸦滩两个乡镇在浙江省从事服装加工的就有三四万人。怎样把已经习惯于在异地打工的熟练工人吸引到申洲工作?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招收到几千名熟练工?这不仅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更是当地政府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

  申洲公司里有这样一个房间,门口上贴着“望江县服务申洲招工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里,望江县就业局局长鲁建国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都是各个县就业局打过来的,表示想带当地待就业的老百姓过来看看申洲公司的情况。”自从申洲公司落户望江,鲁建国的办公地点就挪到了公司里。平日里,鲁建国除了协调联系,帮助企业招工,公司里接待人员忙不过来的时候,他还要带着“参观团”下车间。

  据鲁建国介绍,自2008年以来,为满足申洲针织公司持续增长的用工需求,望江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服务申洲公司招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宣传组、督查组和14个招工服务小组,工信委、人社局、财政局等多个单位都是其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服务招工日常工作,工作人员由县委办公室、人社局、广电中心、申洲抽调,办公地点设在申洲公司。

  “以往是通过送年画、发送短信等形式,今年更是到各乡镇发放招工简章、制作展板,制作招工宣传片,并到企业和农村广泛开展走访调研活动,了解劳动力就业状况和群众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工工作。”鲁建国说,同时,在市民化上下功夫,积极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将县开发区和华阳镇周边因拆迁等失去土地的农民尽量吸纳进公司,在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五险方面及时缴纳。

  另外,交通部门开通公交车,方便员工到企业上下班,每到节假日,公司还安排车辆送员工回家;建设部门,通过廉租房形式装修“夫妻房”382套;妇联和教育部门,发送一封信,各乡镇将招工任务分解到村组,鼓励就近就地就业,解决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