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四眼井栖身农贸市场 尴尬现状亟待改善

2015-3-16 15:47:29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新闻网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过去,古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不可代替的位置,一切生活用水都倚靠它。今天,古井成了闲置,偶尔停水才会想到它。随着时间推移,古井成了老城区一个见证历史变迁的标志性产物。大二郎巷的二郎井、大墨子巷的龙王井、双井街的双井等,这些水井就像风蚀残年的老人一样,一个又一个的离去。以井为伴的年代已经逝去很远,但闲暇时间,走进安庆小巷深处,在历史的残垣断壁边,依然可以零星地捕捉到几处古井的身影。


图为保而不护的四眼井

  

  四眼井是一个街区的代名词

  从玉琳路插过,沿着一片热闹的菜市场,记者终于在一排菜摊后面找到了四眼井。四眼井是一口井,也是一条街,还是一个街区的代名词。

  文史专家、《皖省首府老安庆》作者张健初告诉安庆晚报记者:“过去的老城,说到四眼井,多想到西门外商业繁华的那一地段。由八卦门出城,向西,再折向南,见米业、煤油业、食盐业、酱园业、花纱业、颜料业、木材业、糖杂业、油铁业、棉布业等商铺一家挨着一家。不用问,就一定到了四眼井一带了。周边六邑的人来安庆,别的地方可以不去,两个地方是必须到的,一个是四牌楼,另一个便是四眼井。”

  张健初介绍:“四眼井街因井而名,井在街头,井圈不高。四眼,外围生有青苔,内圈勒有绳沟。史书载‘四眼井滨江,与江水无异’。其实‘异’还是有的,比如入夏,江水猛涨,颜色是浊黄的,但井里打上来的水,清净,明澈。再有,或大涝,或大旱,井水也依旧不溢不涸。特别是后者,取水量过大了,偶尔也会浅一些,但隔两天便能复原。四眼井有多老,不知道。早年井圈上深深的绳沟,是它沧桑岁月的见证。井边用水的,多为无缚鸡之力的妇女,打水力气不够,只好借助井圈,一把一把将井绳扯上来。时间久了,取水的人又多,石材雕凿出来的井圈,就年复一年拉出一道道绳沟来。”

  “关于四眼井的传说,多不胜数,有艳冶四射的,也有凄哀动人的。传说人的不同心境,为传说本身,罩上了不同的色彩。传说始发地,当然在四眼井边。井边下淘米,井边下洗菜,井边下洗衣。夏天热得很,还到井边下来扯桶水冲冲脚。大姑娘、小媳妇,上了岁数的老太太,以及年未束发的孩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不仅生活在传说之中,也为这些传说,丰富了更多更精彩的内容。绵绵数百年延续下来,织就了一幅老城风俗画长卷。”张健初说。

  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四眼井,位于城西大观楼北侧,老井体式独特,井上是四个圆形排列的井圈。一口井有四个井圈,这在老城罕见。井有公井和私井,而四眼井是一口标准的公井。在没有自来水的岁月里,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都靠这口老井来维持。四眼井是安庆城区唯一一口立碑保护的古井,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栖身农贸市场尴尬现状亟待改善

  在附近的老居民眼中,四眼井不只是一口普通的生活用井,也不只是大家所熟知的美丽“传说”,它饱含着周边老居民对它具有的特殊感情。井水大多都是冬暖夏凉,在炎炎夏日,附近居民将买来的西瓜用木桶吊着,浸入井中。待到傍晚时分,很多居民都会到此乘凉,将西瓜从井里提出来。不管是哪家的西瓜,邻里之间,或多或少,见者有份。那个清凉,不亚于现在的冰箱效果。居民笑称那时虽没冰箱,但他们很早就已吃上了冰镇西瓜。

  撇开古井本身的价值不谈,那些因古井而联系起来的邻里情分,那种“井桐叶落池荷尽”的诗意文化传统,若丢失了岂不可惜。

  “古井是特色,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城市化发展的路途中,拆掉了许多珍贵的老城,也毁掉了许多古井。”安庆一中张老师说,其实保护古井,便是在保护正在慢慢消失的传统文化。“对现在的人而言,古井只是一种古老的记忆,但对老城而言,却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

  上个世纪90年代,四眼井被政府列为重点文物,立碑保护。不仅如此,井口也被铁网封住。然而,栖身于农贸市场缝隙中,文物保护对象四眼井周边的卫生确实到了不忍看的地步。

  3月9日,记者来到四眼井农贸市场,市场的中段位置,穿过一排菜摊和豆制品摊位,记者方能看到四眼井的全貌。

  水泥砌起的围墙长满了青苔,四处墙角都已经破裂。从围墙往里看,有四个圆形排列的井圈,井圈周围有很多垃圾,四个井圈中有三个是封闭的,另外一个是敞开的。从井口往里看,这个没有封闭的井中,有很多的砖块,井水也有些微黑。而其它井口,用来封闭的铁网已经破损严重,井口附近堆砌有各种杂物。四眼井的一旁竖立着一个石碑,由于地面积水严重,加上垃圾泥泞,记者无法走到井口前。

  从远处,记者看到,石碑磨损比较严重,仔细辨识方能看清上面的字迹。石碑上写着:“安庆市文物保护对象———四眼井”,最后的日期为一九九几年已看不清了。采访中,卖豆制品的摊贩告诉记者:“夏天的时候,附近还有很多人都在这里用水,现在也还有。”

  缺乏管理保而不护 幽幽古井盼望呵护

  据悉,安庆城区现仍存有十几口老井,如清真寺“超泉”古井、“铁佛庵”大井、“孝子坊”井、西门外大观楼附近的四眼井、天台里街“世太史第”旁的状元井、安庆六中门口的“福泉”古井、“后围墙”井等。这些饱经沧桑的老井,长年蔓生着沧郁的青苔,厚重浑圆的井圈,被历年无数的井绳磨出光滑锃亮的沟痕。虽无言,却也能道尽历史的沧桑与古朴。

  过去,古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不可代替的位置,一切生活用水都靠它。在水利系统发达的今天,古井成了人们身边闲置的产物,偶尔停水才会想到它。每口古井都有相关的故事流传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井成了老城区一个见证历史变迁的标志性产物,如今它已经功成身退成为历史文物。地处于小巷旁边的古井,用铁皮封盖,远远看去,更像是一个下水道加了井盖。

  为了保护文物,我市在对老城区综合整治中,也将古井进行了重新打造,使之成为老城一处独特的风景,见证老城的历史和沧桑。部分古井虽然得到保护,但严重缺乏管理。

  3月9日,记者来到后围墙街,一口被重新打造的古井,在街头的不远处,井口四周被墩柱围起,成为一景。关于这座古井的历史,记者没有查询到,只是附近的老人们说:“是一口老井,以前我们一直都是用这里的水,直到2013年的时候,这条道路整治中,为了安全,也为了保护,才将井口封起。”

  记者往里一看,两个井圈口被铁皮封闭,铁皮上被晾晒着附近居民的鞋子,地面上晒满了鸭毛。不仅如此,还有居民在围墙内搭起竹篙,晒着内衣裤,实在有损古井的观瞻。

  文物保护的大忌是缺乏管理,保而不护。改善周边环境,恢复其原来的面貌。虽然昔日光景不在,但幽幽古井盼望呵护。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