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好日子。迎江区港华片棚户区72岁的居民鲍孝英老人和81岁老伴刘兴汉搬新家了。
鲍奶奶现在住的棚户区房子是市农科所宿舍,修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只有52个平米,屋内阴暗潮湿,经常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2015年,搭上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顺风车,鲍奶奶第一批签字,第一批拿到了新房的钥匙。
安庆晚报记者一行来到鲍奶奶家时,全家人正在往外搬东西,鲍奶奶也不闲着,她的任务就是把家里的银行卡、证件等重要物品保管好。虽然在这间屋子里一住就是近30年,但是老人家并没有太多眷恋。“这里住得很不方便,晚上呀,还有刮风下雨天,都不敢出门,也没有路灯,我们老人就怕摔倒。”鲍奶奶说。
告别这片狭小的院落,鲍奶奶心里充满了感激。“去年12月份才签的协议,过年前就拿到了新房钥匙,要不是政府的房票政策好,我们拆迁户哪能这么快就住进新楼房。”
面对记者“为啥这么快就能搬进新房”的疑问,老人笑了:“用房票买了东部新城一个新开发小区的97个平米精装房。我就花了1万8千块钱,打了几个柜子,买了新床,还有添个新电视机就行了,所以快啊!”
车子沿着皖江大道向东行驶了约20分钟,就来到鲍奶奶的新家。来到新房里,感觉明亮宽敞了很多,太阳直接照到客厅的沙发上,雪白的墙壁照得房间里更亮。说到以前,鲍奶奶十分感慨:“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我老伴80多岁,因为生病,得坐轮椅,在那边(棚户区)住在二楼,他自从坐了轮椅就再没下过楼。现在好了,虽然我们住在14楼,但是有电梯啊,我自己就可以推他下楼看看。能住上今天这个房子,做梦都想不到,可是现在真的实现了。”
住了近30年的棚户房,鲍孝英和老伴终于搬进了新居,而像她们这样拿到房票,准备喜迁新居的棚户区居民在迎江区还有1700户。近年来,迎江区商业街区发展迅速,高楼林立,但是棚户区里却是平房杂乱,巷道狭窄,居民生活不便。2015年,市委市政府将迎江区的3个地块列入棚户区改造范围,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让所有拆迁户告别了以“棚户”为标志的生存状态。今年,迎江区在民生工程棚户区改造方面,将至少完成3个棚户区项目、约57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让更多的棚户区居民告别棚户,过上安居乐业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