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潜山:勇抗洪魔展风采

2016-7-18 15:06:59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新闻网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在抗洪抢险救灾中,潜山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其中,有这么一群人始终坚守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不是因为他们不懂生命的宝贵,而是因为他们懂得什么叫担当。

  李才旺:冲锋在前的村主任

  7月11日上午,笔者见到黄泥镇胜利村委会主任李才旺时,他正在自来水抢修工程现场忙着。见我们采访,一旁的村民抢着说:“这几天,我们的村主任真的好辛苦,什么事,他都带头做。”李才旺笑了笑,说:“我是村干,带头抗洪抢险是自己的责任。”

  6月30日后持续暴雨,胜利村河水迅猛上涨,给村庄和田地造成威胁。7月3日上午,村两委接到县指挥部的命令:圩区群众必须在当天11时前转移完毕。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李才旺想到自己的私家车可发挥用处,于是,他通过微信发布信息,倡议有私家车的人参加转移群众。半个小时内,18辆私家车在村口集结,组成了一个志愿服务车队。

  为了防止转运过程出现混乱,李才旺对转运路线、安置家庭的选择等细节都认真考虑。当时,有一些老弱病残群众不愿离开家,李才旺就一户一户登门做工作,讲清利害,并将23名老弱病残群众安排在自己家里。有的村庄没有通车,他就背着老人走到公路边上车。那天,李才旺的家里共安置41名群众。在李才旺的带动下,这支车队,当日转移圩区群众1070余人。

  转移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后,运输食品等物资又成了志愿服务队的任务。李才旺每日来回奔跑,5天里,他的车子就加了3次汽油,自掏汽油费900元。

  7月3日晚上11点,胜利村境内的黑河坝堤出现渗漏,李才旺得到信息后,迅速调来自家的三台挖土机,并带领12名志愿者组成的抗洪抢险突击队赶赴现场,挖土、装包、打桩……经过4小时夜战,三处管漏成功堵住。 华得瑞

  程同军:抗洪抢险不避险

  7月2日晚,55岁的先进村党支部书记程同军还在和同事们巡堤。“管涌和溃漏如不及时发现,就会酿成大灾难。”这是程同军反复唠叨的一句话。汛期里,每一个下雨的夜晚都是他的无眠之夜。

  “听,有声音!不好!有涵洞跑水了!”走在前面的程同军突然吼叫起来,凭着多年的“治水”经验,他判断出是新闸组涵洞出了问题。“快!快过去!”霎时,所有手电的光亮一齐聚焦到一处大漩涡,从坝上往下看就像一个大漏斗。

  此时已是凌晨3点。“冷静,大家不要慌!快喊人运沙袋和木桩来,”程同军镇定地对同事们说。不一会儿,有人赶来了,可投进去的十几个沙袋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程同军意识到要有人潜下去在涵洞口先打桩阻流,再逐层密实垒码沙袋筑建围堰才管用。可水又深又急,人潜下去封堵就会有生命危险。“我是党员,我先上!把锹给我,我下去看看!”他果断地脱下了雨衣和靴子,把绳子系到腰上,“万一我上不来,就拉我一把,”说完,拿起铁锹,不顾阻拦,一个猛子就扎进浊水涌流里。

  “洞口就在这,从这里往下打桩!”经过十几次的下潜上浮,程同军高兴地喊道。接着,聂金旺跳下去了,程淼生、陈立平、金加明也跳下去了。堤上堤下分工合作, “袋袋”相传,“桩桩”相连……在400袋沙包的反压下,“灾难之门”终于被关上了。程同军紧锁的眉头也舒展了开来。

  早上8点不到,程同军接到镇里紧急电话,要求立即转移受灾群众至安置点,来不及换下湿透的衣服,他又奔向了新“战场”。 程柏全

  汪德中:用“血染的风采”诠释党员本色

  汪德中,家住黄柏镇陆河村,属正在修建的下浒山水库主淹没区,群众房屋很多属于危房,持续的强降雨对它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7月1日晚20时许,黄柏镇陆河村操湾组胡金根家房屋坍塌,小孙女被压在废墟之下。得到消息后,顾不上自家即将被冲毁的鱼塘,汪德中一路跑着就过来了。为避免孩子不受到二次伤害,不能使用工具,汪德中就带头徒手刨挖,他的双手被碎玻璃、铁钉、碎木屑划得鲜血淋淋。经过在场村干和群众2个多小时的共同努力,孩子终于得救了。

  回到家中,汪德中才发现,自己年初花了2万多元购买的鱼苗,已经被冲得不见了踪影……汪德中默默承受下了这份心疼。

  7月2日,汪德中又开始挨家挨户动员村民组内五保户、危房户积极转移,对于没办法投亲靠友的十几名群众,汪德中就把他们接到家里做了自己“亲戚”。

  在村两委的号召和汪德中等党员榜样的感召下,许多群众也自发加入到了救援大军之中。

  汪德中舍小家、顾大家,义不容辞地投身到抗洪抢险中来,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两学一做”要求。  潜岳

  陈胜军:大灾面前敢担当

  7月2日凌晨,共产党员、黄铺镇武装部长陈胜军接到县防指命令:火速集结人员前往油坝乡唐埠村支援抢险。15分钟后,首批20人由镇党委副书记带队前往油坝乡,半小时之后,第二批28名应急抢险人员急赴油坝乡。应急队员弃车冒雨徒步3公里赶至唐埠村抢险现场,此时正值凌晨3点,雨急风大,漆黑阴冷,陈胜军带头扛起沙包冲向漫堤口。48名队员在风雨中奋战到天亮,漫堤终于被成功阻止。来不及休息,他们又投入到管涌封堵工作中去了。

  7月3日下午,陈胜军收到消息:有一家七口被洪水围困,其中还有一名孕妇和小孩,情况十分危急。陈胜军急忙同黄铺镇长一起,带领派出所干警4人及预备役人员2人,火速赶往现场实施救援。岸边与被困人员相距500米以上,水位还在上涨,水下隐秘难测,等待冲锋舟救援已来不及,陈胜军果断采取就地取材方法,用绳索标注救援路线,用轮胎和木盆制作救生装置,通过水中接力的办法,成功将被困七人一一救出。

  7月4日再次接县防指命令:驰援黄泥境内牌楼河抢险。陈胜军立即集结60名应急分队人员前往。这一次,他的手受伤了,鲜血直流,可他进行简单消毒包扎后又继续投入战斗。当日下午,金湖村境内出现坝堤塌方现象,陈胜军又主动请缨,带队前往抢险,这一次,陈胜军的老胃病犯了。

  7月6日上午,洪水将黄泥镇金湖村汊河堤坝撕开了30米口子,陈胜军带领的应急队员再次接受了重担。当日上午雨非常猛烈,陈胜军忍着右髋关节扭伤的疼痛,硬是咬着牙用手撑着腰和战友们一起并肩作战,一包、两包、三包……经过15个小时的“战斗”,决口终于合拢。 潜岳

  徐勇东:在奉献中体验崇高

  虽然年过5旬,在一线中奋斗在前的他始终充满着干事创业的激情,“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就是什么事情都要跟着党走。”徐勇东说。

  7月2日凌晨,接到抢险任务的徐勇东随突击队到油坝乡抗洪抢险,当时唐埠大坝多处出现管涌,形势非常严峻。他和队友们迅速投入战斗,雨水和汗水很快浸湿了全身。由于河水上涨太快,其中一处管涌一时无法堵住,随着一声巨响,大坝溃堤了,“快,快,快撤退!”他立即组织突击队员们迅速上岸撤离,自己最后一个上岸。这次抢险他和队友连续苦战3个多小时,一共堵住了五处管涌,扛了7000余包沙袋,终于保住了大坝。直到当日下午4时,他们才吃上一次安心的盒饭,傍晚时分拖着灌铅的双脚回到了家,倒头便睡。

  7月3日清晨,还未休整过来的徐勇东又奔赴黄泥组织群众安全转移。他和村干部逐户上门排查,说破嘴皮,磨破脚皮,最后安全转移出90多名群众,并冒雨涉水将她们送到转移集中点。这时已经是晚上11点。

  7月4日黄泥镇牌楼河龙坦大坝出现险情,他又随突击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当时河堤已经出现塌方,堤坝眼看就要被冲垮,危急时刻,他第一个冲在前面堵管涌垒沙墙,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和突击队一起装沙袋、堵塌方、堵管涌,大家死防硬守,堤坝终于保住了。6日清晨黄泥镇龙坦村与金湖村交界处中坝出现险情,中坝冲断,他又与突击队第一时间来到现场投入战斗直至凌晨。 聂玲慧

  汪小明:无条件冲在了前面

  “从7月1日就关门了,到10号才开始营业的。”家住油坝乡油坝村的党员汪小明,在油坝乡商贸大市场经营建材。7月1日,油坝乡遭暴雨袭击,油坝村也受洪水的威胁。汪小明和妻子郭志红交代回老家看望91岁的爷爷后,就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冲在了抗灾一线。

  油坝村成立了40个应急分队,在潜水、皖水和幸福河都安排了抢险应急救援队,汪小明最初是在潜河大堤和黑河来回不断地巡查,7月2日,得知唐埠村坝口出现了溃堤后,油坝村便决定去支援。下午5点多,汪小明和几名党员一起火速赶到了唐埠,拿起铁锹铲沙子装沙袋。晚上12点才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家。

  第二天,得知东店村高店要组织群众转移,汪小明二话不说,也赶到了现场帮忙转移群众。这天下午5点多,桑树村需要紧急转移群众,汪小明又冲在了前面。天渐渐黑了,雨也越下越大,汪小明和同伴汪建芬驾着皮划艇不断地在桑树村的汪洋里来回,因为“皮艇”速度不是很快,他干脆跳到水里拉着皮划艇蹚水而行。傍晚6点,得知还有一位患重病的妇女没有转移,汪小明和汪建芬绕着村子的周边一遍又一遍寻找,汪小明对地形不熟,就摸着往前划,有的地方水都到了他的颈部。但他没有放弃,两个小时候,他们最终找到了那位妇女。 聂玲慧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