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理财,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沉重的话题。每次投资危机爆发,最受伤的往往是毫无风险防范意识的老年人。难道老人的钱就这么好骗?很多老人理财知识缺乏,容易误信“宣传”。业内人士提醒,老年人理财以稳健为主,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莫贪小便宜轻信他人。
轻信人言投资打了水漂
最近,家住大观区玉琳路的沈平阿姨向记者反映,去年退休过后本打算用退休金装潢一下住房,后来考虑到资金有些缺口,在朋友鼓动下把退休金和一部分积蓄放进了一家投资公司,结果一年多过去了,之前所说的利息没见到,本金也有去无回。“投资公司的老板是朋友的朋友,答应我一定会还钱,可看样子也是遥遥无期啊!”沈阿姨说,从企业退休后本打算安享晚年,可经历了这件事后,就像生了一场病。现在沈阿姨只得选择再就业,从事家政工作。“能挣多少就挣多少吧,要不心里更不踏实。”
和沈阿姨有着相似经历的老人不少。家住华茂1958小区的苏女士在小区业主QQ群里交流时说道,自己的老同事前不久投资失败,几十万元存款本来打算买房的,却轻信人言放进了投资公司想拿分红,现在两口子辛苦大半辈子的积蓄全没了。“我真是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听她的劝说,去做什么投资理财,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人到晚年积蓄全没了,那可是巨大的精神打击啊。”苏女士说道。
去银行存钱变买“产品”
今年十月份,家住在纺织南路附近的赵大爷拿出自己积攒的4万元钱到了某国有银行安庆分行营业部,计划把这笔钱存三年以内的定期存款,以备不时之需。“年纪大了,子女也有自己的家庭,总要留点钱在身边。”赵大爷说。一到银行窗口,工作人员就开始向他推荐保险产品,被他直接拒绝了,因为老人已经表明这些钱只存短期。于是银行工作人员又向他推介了另一种理财产品。“他们说,这种理财产品比定期存款的利息要高得多,最重要的是风险小。”赵大爷听了银行工作人员的建议,购买了这份理财产品,可回家之后还是挨了老伴的批评。
“老伴说的也有道理,我们这笔存款放在银行存个短时间定期,完全是为了应急的时候好有点灵活机动的现金。万一哪天需要用钱就可以随时拿出来,到时候理财利息再高也跟我没关系。”赵大爷说他很纳闷,每次去银行之前,对积蓄都有自己的安排,可去了之后总是禁不起工作人员的劝说,存款就变成各种理财产品了。
帮父母提高财商很重要
为什么老人在投资理财的问题上容易吃亏,采访中有不少为人子女的中青年人说出了他们的看法。“现在这个社会变化得太快了,别说几十年前的经验,五年前的知识都很有可能过时,没法用了。长辈们几十年以来,没有理财的概念,就知道节衣缩食把钱存起来,现在市面上的理财产品对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事物,加上老年人耳根软,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投资失误,可这种失误有些老年人可是伤不起呀。”公务员江程女士说道。
如何避免老人上当受骗?有业内人士认为,没有简单的办法,只能严防死守。不光是理财顾问“忽悠”,一起遛弯的老年人可能也会随时聊起街边新开的投资公司,说是收益超过20%,还送一桶油等等;还有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诈骗电话和上门骗局,骗子比儿女更会哄老人开心。做儿女的要多回家,随时关注父母这方面的动向,给老人理财提供意见,提高父母的财商,起码确保他们做决定之前,能想起来给你打个电话,等你给出主意,再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