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农业部和省政府在西江联合开展江豚迁地保护行动,标志长江安庆段江豚保护迈出历史性步伐
目前,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已不足千头,近几年长江干流江豚种群数量年平均下降速率达13.7%。目前长江流域的生态现状,使得仅靠建立就地自然保护区远远不够。2015年农业部首次对长江江豚实施迁地保护。今年4月,安庆西江被农业部列为长江中下游江豚迁地保护基地之一。11月10日,农业部和省政府在西江联合开展江豚迁地保护行动,标志全长158公里的长江安庆段范围内江豚保护迈出历史性步伐。
现状:岌岌可危
长江江豚是江豚种群中唯一的淡水亚种,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它和白鳍豚均处于水生生态系统金字塔顶端,是长江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示物种。随着2007年白鳍豚被宣告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成为长江中栖息的唯一鲸类动物。
今年5月,长江安庆段夏季江豚调查,全程共发现江豚125头次。其中,安庆码头到湖口就有大约90头次。调查发现,江豚多聚集在各个洲头,每个洲头大约有5到15头江豚,最多的达到20头。而2015年长江安庆段冬季江豚调查显示,安庆长江段约有江豚150头。
今年4月8日,鄱阳湖松门山水域一天内连续发现6头死亡的长江江豚。专家指出,长江江豚已经进入快速灭绝期。长江江豚野外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且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遏制,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的趋势也难以改变,生存岌岌可危,已经到了关键的保种阶段。
措施:迁地保护
保护长江江豚,不只是保护长江江豚物种本身,还是保护长江江豚所在栖息地的生态环境。但是,目前长江流域的生态现状和经济发展趋势,使得仅仅靠建立就地自然保护区远远不够,大力、快速推进迁地保护,扩大迁地保护规模,尽可能多的建立“保种”种群势在必行。
11月10日,农业部和省政府在我市长江西江联合开展江豚迁地保护行动,6头来自长江干流和2头来自湖北天鹅洲水域的江豚,被一同迁移至安庆西江水域。迁地西江,标志长江安庆段江豚保护迈出历史性步伐,可有效加强长江江豚种质资源交流。
2015年,农业部首次对长江江豚实施迁地保护。今年4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提出在适合开展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水域迅速建立一批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加快迁地保护进程。通过专家组调研、考察、评估、论证,安庆西江成为首批备选迁地水域之一。
未来:回归长江
2014年,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成功救护了因搁浅受伤的5头江豚,并于2015年6月在救护中心围网内诞生了一头小江豚。西江是我市江豚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水域生态环境条件良好,没有渔业生产,周边没有工业污染源,没有人为扰动,是长江江豚理想的迁地水域。
市农委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未来长江安庆段江豚保护,一要加强原地保护,对江豚种群进行观测,加强渔政管理,实施临时救护。此外,重点要加快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建设,利用西江优越的自然条件,放养10至20头的自然基础群,让长江江豚在半自然环境中自然栖息、繁衍,为其它迁地保护基地提供江豚基因交流的个体,争取到2018年饲养江豚25头以上,并实现每年繁育幼豚3至5头的目标。等长江水域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有计划将西江江豚放回长江。同时,市渔业部门将继续着力强化长江安庆段渔业资源保护,依法打击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