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新春记者行:父子卖糕 老手艺得到新传承

  在太湖县徐桥镇的徐桥老街上有个百年老字号,以手工制作的玉带糕远近闻名,外地来玩的游客一定会买些带回去,在当地工作的外地人,每到过年的时候也会带些回家给家里人尝尝。老街上这个百年老字号现在的主人是年过六旬的汪义胜,他一直在坚持手工制作玉带糕,他说,手工制作虽然慢些,但做出的糕味道要细腻些,他不图数量,只求质量好。

  他出生于糕点世家

  汪义胜的这间铺子布局依然很传统,前面是店铺,后面是作坊,楼上是他住家的地方。汪义胜介绍,汪协泰是他的爷爷,清末民初爷爷把家产从江西婺源一担子挑到了徐桥老街上,从此在徐桥扎了根。当年的汪协泰商铺经营广泛,有糖坊、糕点坊、豆腐坊、肉铺、酒坊和旅社,请了不少手艺好的师傅和伙计,生意十分兴隆,尤以制作的米糕、花豆、麻球、寸金糖、贯馅糖、芝麻糖、麻饼等食品销路最好。

  解放后,商铺分散,将手艺传给各位师傅,让他们继续各自经营。汪义胜的父亲传承了制作糕点的手艺,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公社办厂,他父亲到厂里当起了师傅。汪义胜师承父亲,17岁就开始做糕点。他以前是在镇上办的食品厂制作糕点,企业改制后,他回家办起了糕点厂,一直做到了现在。

  玉带糕做得好有讲究

  汪义胜的玉带糕做得很好,这也是他家店铺里最受欢迎的食品。在上世纪90年代,他家做的玉带糕都是一卡车一卡车拉出去卖的。他做的玉带糕色白、味香,口感松糯、绵软,中间还夹有黑芝麻、蜜饯、果脯,薄如纸、捻如牌、燃如烛。

  汪义胜说,做糕是很细致的活儿,下半年做糕要用的米粉上半年就要开始准备,将精选的糯米炒好后磨成粉,装在透气的袋子里放在空气中润潮。做糕的时候,将米粉拌上白糖、芝麻油等,和好粉后清蒸、切片,即制作完成。

  说起来虽然简单,但要想做出好的玉带糕,每一步都有讲究,比如在原料的选择上,一定要选优质的糯米。“以前我们家做糕的米都是粮站送来的,如果米的质量不好,我就不要。”汪义胜说,只要米好,他不在意价格,10块钱一斤的米他都买过。

  传统技艺会得传承

  汪义胜说,早些年有不少人前来找他拜师学艺,他带过十几个徒弟,他将制作糕点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他不怕徒弟比他做得好,如果有人说徒弟做的不好,他还不高兴呢。

  曾经热闹的铺子,如今只有汪义胜和妻子在坚守,他们每到过年之前还是会接一些客户的订单,夫妻俩赶着工做,平均每两天做400条糕。虽然做得慢些,但汪义胜坚信,手工制作的糕味道更细腻,口感也更好。他至今仍保留着爷爷留下的切刀和铜按子,“现在可买不到这样好用的东西了”。

  汪义胜说,再做几年他可能就做不动了,但他并没有什么遗憾,因为他的大儿子汪正平做糕比他做的还好,而且儿子头脑更灵活,眼界更宽,他知道怎样将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儿子办了公司,专门经营传统手工糕点,除了玉带糕,还有霜果、麻球、米糕、绿豆糕等50多个品种的传统食品。这些食品都是用传统的配方,结合现代工艺制作出来的,不仅在本县销售,还走进了大都市的超市。”说起这些,汪义胜一脸欣慰。

 

关键词:手艺父子记者